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西南少数民族主题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

发布时间:2019-09-08 14:30
【摘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近年来,随着现代设计思想不断引入我国,以现代为名的民族设计思想也开始在民族地区展现。可以说,民族主题设计是现代设计与民族文化传统设计以及民族文化旅游共同交织的产物。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分类号】:TU253;TU-8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净;全球化背景下的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色彩文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梁雪,刘莹;意随景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3 李路;;杂谷脑河下游羌族聚落选址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4 王晓南;;五凤溪场镇开放空间的特色与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5 张凤;王营池;;构筑特色高校景观意象——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新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6 廖丹;;古镇的情感空间、管理空间及其旅游开发——以天府古镇黄龙溪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7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8 廖一联;方舟;屈晓勤;;对传统街区场所精神营造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9 张昊;张鲲;;浅析城市新区规划中引入整体城市设计的目的及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10 杨卫国;王京;暴磊;郭栋;;现代城市广场与历史文脉结合研究——邯郸市王朗城址公园概念方案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超群;刘松茯;;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的同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扈万泰;王力国;;1949年以来的重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演变——兼谈城市意象转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艾杰;郝飞;白小鹏;;城市高密度人工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俊超;;浅谈南京城市空间特色塑造[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虹;王树声;;从遗产保护到城市文化环境营造——介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佩娟;周晗;彭焱;;城市商业外部空间吸引力的物质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商业外部空间调查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范风华;;基于心理安全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以植物景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天;姜黎黎;谢爱华;;城市设计中“边界”的表现形式与构建方法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飞;;“旗舰项目”与社会环境的和谐[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李乾;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韩悦;城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赵伟霞;基于自主营建模式的地坑窑居更新与保护[D];郑州大学;2010年

9 丁一;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研究与动态思考[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张庆;黄河影响下的商丘古城空间格局探微[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啸虎;;完形环境艺术论[J];常州工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2 漆德琰;超大商场的环境艺术设计──澳大利亚墨尔本chadstone购物中心[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2年01期

3 邵健;;环境艺术的通境之路 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访谈录[J];世界建筑导报;2006年12期

4 崔占武;齐志茹;王蓬;;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J];河北林业科技;2007年04期

5 秦广海;;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6 郑欣;;郑州市开展环境艺术设计[J];城市规划通讯;1994年17期

7 傅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几个层面浅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年10期

8 李晔凌;;环境艺术设计的点睛之笔:艺术陈设[J];科技资讯;2006年20期

9 张睿丰;国佳;;环境艺术教学研究[J];华章.教学探索;2008年02期

10 降波;;浅谈我国传统民居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美术界;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明海;周波;;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 艾翔;;换个符号,美在人间天堂——浅析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郭义博;乔飞;;环境艺术设计形态语义之理论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4 孙奕;孙延;;环境艺术设计情感语言的架构与表现[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川;荆福全;;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周向频;杨隽伟;;主题化园林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中国当代园林设计的主题化特征解析[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月恩;张明勤;李艳;;再论工业设计内涵与外延的定位问题[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钱永祥;;隐性就业问题的讨论[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9 廖树宏;;论建立新农村的新思维[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冯晓静;;灯光照明与设计的结合[A];《室内照明节能与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庄初阳 通讯员 许海英 王力;松阳学子获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金奖[N];丽水日报;2010年

2 小杰 小冰 贺燕;市雕塑院挂牌成立[N];汕尾日报;2010年

3 特邀嘉宾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主任张绮曼 本报记者 梁捷;让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活[N];光明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魏亚南;衔来绿色的鸽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5 方翔;亚运引领体育专题 主题设计都求创新[N];中国邮政报;2011年

6 赵璋;城市环境艺术设计[N];中国建设报;2003年

7 赵洁(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洛阳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探微[N];中国教师报;2006年

8 王丽辉;多一点人性关怀 少一些形式追求[N];中华建筑报;2004年

9 夏晋;建筑语言的继承与创新[N];中国建设报;2003年

10 记者 徐敏;东华大学建立设计材料馆[N];建筑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江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新模型及教学控制体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3 董赤;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永涛;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傅yN;脉络 立场 视野与实验[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敏辰;论环境艺术设计方案写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汤常鸣;儒家文化对我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三个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刘晓娜;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建峰;具有民族风貌特色的铁路客运站候车大厅环境艺术设计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岩;环境艺术设计图像语言教育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7 杨帅;粤台两地高校校园环境艺术设计比较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8 曹晓莉;东北地区小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谢诗雨;论环境艺术设计在长株潭“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运用与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钦冯燕;论陶瓷碎片再利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的人文关怀[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533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533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7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