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台中市公园景观的历史发展及现状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0 20:54
【摘要】:论文以台中市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整理、资料收集以及当地现状考察等方法,对台中市公园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台中市公园历史发展及主要影响因子的分析,间接了解台中市公园的发展现状,对台中市七大区域的公园的统计分析以及地域内各类资源、面积的对比之后,共选取了9处公园绿地作为研究范围进行问卷调查的发放和回收,进一步分析台中市公园绿地的功能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并对台中市公园植物资源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主要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台湾早期园林起源于荷兰时期,经明郑及清代的陆续发展,传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大多数为私人园林。在日治时期之后,吸收了日本及西方的思潮,在日治时期进行了都市计划,开始有了公园的出现,公园的发展也从过去的私有转变为公有。公园的快速发展也正是这个时期,当时台中市公园的发展主要是依附于都市计划,从1895年到1943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占据中,台中市经历了六次都市计划,其中有部分都市计划由于设计的理想化和当时政治环境的特殊性没有实行,直到1911年187号都市计划得以实施,为日后以及现在的市街系统打下了基础,台中市公园的发展也基本成形。2、通过调查研究台中市公园根据面积大小、服务半径等分为了都市性大型公园、区域性中型公园、邻里性小型公园三类。依附台中市都市计划的发展,台中市公园的分布呈放射状,现今共有公园206座,一般公园占89座,儿童公园占117座。公园覆盖了台中市的各个区域,分布在北屯区、北区、西屯区、西区、东区、南屯区、南区,分别为49、19、52、21、20、28、17个。又依照公园的功能、位置和使用对象分为自然公园、区域公园、综合公园、河滨公园、邻里公园,分别为34、24、33、7、108个。这些公园的分布合理,公园服务半径之间相互衔接密集,满足了市民不同人群、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为台中市的市民提供了便利、人性化的公园游憩绿地空间。3、台中市主要公园的景观调查,经过对地形、水体、建筑、植物景观的考察和分析,了解到微地形景观在台中市公园景观的运用普遍,水体景观的营造主要以自然式为主,不同的公园的水体景观作用有所不同,公园的定位决定了公园的建筑风格,有日式的、古典的、现代的,植物景观也是伴随公园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的,在公园植物种类的组成上,乔木树种所占比例最大占60%,灌木的比例为29%,地被植物所占的比例为11%。本研究以到这九所公园进行活动的市民为问卷调查的对象,进行对主要公园景观的使用分析。从对404份问卷的统计分析中,了解到现在公园的主要使用人群为已婚人士占67.8%,31-60岁的人数占62%,在职人数占40%。从公园使用者活动特性分析上看,参与休闲活动、社交活动、家庭活动、舒缓压力的人数分别占45%、17%、24%、14%,说明在公园的使用中,人们大部分是用来从事休闲活动的。通过数据显现,运动娱乐设施、公共设施、服务设施这三大类型中,市民满意程度在普通以上的分别为86.7%、90.1%、93.8%,从数据上看市民普遍认为台中市公园服务设施完善,可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年07期



本文编号:2534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534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5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