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基于坡地地形特征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3 13:20
【摘要】:以“基于坡地地形特征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作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基于这些年学习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基地处理的一些思考和反思。在中国的建筑设计活动中,往往都是“快餐式”的设计模式。建筑师在拿到任务书以后,简单的对着CAD的基地地形图进行分析就开始了设计工作。有些甚至到施工图完成都没对场地进行过感知和勘测。而在碰到一些颇具特色的场地时,比如坡地地形,有些建筑师又为避免麻烦,或者受限于处理场地的手法过于单一,而将场地进行平整化处理。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虽说不一定是现代建筑千篇一律、缺乏地域性的主要原因,但至少加重了建筑地域性的缺失,建筑也变成了乏味的居住的机器。出于这些问题的反思,或者说冠以“批判地域主义者”的帽子,我选择了“基于坡地地形特征的建筑创作策略研究”这个研究方向。选择从坡地地形入手是因为坡地地形在我国大量存在,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坡地地形的存在。而写创作策略研究是想总结出一些对建筑工作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五个章节进行写作。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对坡地地形及坡地建筑的基础研究。第二章对坡地地形的复杂性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对坡地地特征的了解是设计坡地建筑的基础,也是论文研究的基础。第三章对坡地建筑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这是坡地建筑应该存在的形式,也是设计的目标。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写作的目的。第四章在对大量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处理坡地建筑的设计策略。第四部分——论文的第五章,则是理论联系实践,用自己实践的案例回归到设计策略上,证明了论文中总结的设计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是按照“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进行的。用分类图解的方法来总结和研究前人的设计经验,解读和分析经典案例,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自己的一些思考、体会,期望能得出一些对坡地建筑场应对场地地形特征有用的结论。虽说是研究,其实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学习和总结,所以对自己也是一个升华的过程。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对今后坡地建筑设计如何尊重场地,营造特有的城市记忆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
【图文】:

对比图,天际线,来源,对比图


1传统与现代建筑天际线的对比

现状,大同,机器,来源


2现状对土地的平整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康;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提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高亦兰,王海;人性化建筑外部空间的创造[J];华中建筑;1999年01期

3 周方中;环境·文脉·创新──山地建筑创作体验[J];华中建筑;2000年01期

4 郭红雨;山地建筑意义的探寻[J];华中建筑;2000年03期

5 苏勇,胡纹;反秩序之美——山地建筑空间与形式精神初探[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6 徐千里;全球化与地域性——一个“现代性”问题[J];建筑师;2004年03期

7 沈克宁;批判的地域主义[J];建筑师;2004年05期

8 卢济威,虞健,孙光临;依山就势,山屋共构─—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无锡会议培训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1998年01期

9 单军;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J];建筑学报;2000年11期

10 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J];建筑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峰;重庆地区建筑创作的地域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莉;坡地建筑形态构成与空间风貌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2 李林;山地建筑设计的规律及思路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李明;山地建筑接地形态的拓扑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霍慧霞;山地建筑研究中的场所观初探[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5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535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5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