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石窟壁画伎乐人物体态传神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13:42
本文关键词:龟兹石窟壁画伎乐人物体态传神性研究
【摘要】:我国西域龟兹石窟佛教壁画,受佛教乐舞艺术、形神关系、法神理论的影响,受集印度、希腊、波斯等西方风格的犍陀罗艺术影响,并与本土艺术结合,石窟壁画上的人物,尤其是伎乐人物的描绘,除了眼睛,人物形体姿态的描绘同样非常传神。壁画人物通过眼神与体态协调统一的描绘,对手脚富有寓意的生动刻画,身体曲线多变的S形,及人物间相互的烘托呼应,多用夸张的手法进行描绘等等,使人物很好的传达出精神、气质和个性。历来中国人物画对人物传神性研究,从顾恺之第一个提出的传神论,到宋代苏轼对传神论理论的发展,中国传神论注重通过人物眼神、五官特征等,通过以形写神,描绘出人物的精神,内在的个性气质。西方人物画善于从整体出发,同时能对人物形体、姿态等进行生动描绘,来表现人物“心神合一”。因此,在当今人物画创作中,我们应该在传承传统中国人物画传神手法的基础上,注重对眼睛生动传神的描绘同时,应通过与眼神统一协调的体态描绘,让人物更生动传神。本文通过对龟兹石窟壁画伎乐人物体态传神性研究,提出中国画人物传神,除了描绘眼睛传神的同时,应注重人物体态的传神性描绘,从而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精神个性气质。本文采用了观察法、图像分析法、文献比对法等方法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龟兹壁画 伎乐人物 体态 传神性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8.6
【目录】:
- 致谢5
- 附图5-7
- 摘要(中文)7-8
- 摘要(英文)8-9
- 1 引言(绪论)9-17
- 1.1 龟兹石窟壁画伎乐人物体态传神性研究动因与意义9-12
- 1.2 龟兹石窟壁画伎乐人物体态传神性的相关研究12
- 1.3 “传神美”的相关研究12-17
- 1.4 论文研究方法17
- 2 龟兹石窟壁画伎乐人物体态传神性的外因分析17-26
- 2.1 壁画地理历史、石窟型制特点18-23
- 2.2 佛教形神关系、法神理论、佛教教义传播需求23-24
- 2.3 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影响24-25
- 2.4 佛教乐舞和龟兹乐舞特点及影响25-26
- 3 龟兹石窟壁画伎乐人物体态传神性的内因分析26-35
- 3.1 人物眼神与姿态的协调统一性27-29
- 3.2 富有佛教教义和音乐性的手脚姿态29-30
- 3.3 生动的S形人体动态线30-32
- 3.4 人物姿态的夸张表现手法32-33
- 3.5 人物间姿态的呼应关系33-35
- 4 龟兹石窟壁画人物体态传神性研究对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启发35
- 5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青;;电影《归来》——特殊年代的人性光辉[J];电影评介;2014年14期
2 钱冰华;张生茂;;英式幽默的认知语境与文化迁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3 史煜;;图像时代视觉化语言的传播与思考[J];传媒;2015年12期
4 刘丹凌;;论国家形象的三重内涵——基于三种偏向的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5 黄程欣;;浅议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形式趣味[J];美与时代(中);2014年04期
6 岳瀚;;浅谈影视作品中的“儿童美”[J];美与时代(下);2014年05期
7 周颖琪;;从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看极简主义文本的图像性[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01期
8 李先桂;;浅论多媒体光影影像在舞台的应用[J];戏剧丛刊;2014年04期
9 李可;;电影如“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镜头美感解析[J];美育学刊;2014年06期
10 张生茂;;畸形的甜苹果——评《小城畸人》的审美现代性[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天;蒙福之女—从《受胎告知》看圣母绘画形像的演变[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2 秦z,
本文编号:1037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03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