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明清时期南方水陆画的道德内涵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8:20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南方水陆画的道德内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陆画 劝善论 因果报应 道德教化


【摘要】:水陆画,是佛教举行的以超度水陆众鬼、普济众生为目的的“水陆法会”上悬挂的以宗教为题材的神仙画像,目前世面上所见的绝大多数是北水陆画,像许多寺庙、石窟等都会有此类绘画留存且十分精美。但是南方水陆画却十分稀少,甚至被学界认为已不存于世。本文研究的115幅水陆画正是南方地区水陆画,来自于我的导师胡彬彬教授及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所藏,本文所属的这批南水陆画除导师所著《长江流域民俗文化与艺术遗存——丹青教化:水陆画》一书中已公开了268幅,其余均为公开于世。本文从中选取了相关部分115幅进行研究,希望为南水陆画的研究提供新材料。正是由于材料的缺乏,目前学界对于南方水陆画的研究也不多,许多研究水陆画的文章多是从艺术角度赏析。笔者发现,明清以后的南水陆画已经不再是精描细绘的肖像临摹,而是有了故事性、场景和情节,读起来十分有趣。因此本文采用由分到总的结构,将115幅水陆画打乱,重新以感情色彩分成“鼓励向善”和“果报惩戒”两类进行研究。在第二章交代南方水陆画难以保存且散布民间,并将其属性定位为佛教为主,融合民间民众求庇佑所需的一切神灵,包括道教、巫教、儒家圣贤以及俗神等。第三章整理归类,这种两极分明的画面内容基本囊括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宣扬教义的同时与世俗道德有密切关系,这是水陆画画面解读中所忽略的。所以我整理了九大类善恶行为。发现这类宗教画走入民间后不可避免地受世俗生活影响,甚至依附于本土文化求得生存,又借着佛教的神灵力量和果报思想等力量,使群众难以抗拒这种无形的神力,所以在民间影响巨大,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有一定教化作用,于是形成了本文第四章、第五章的内容。同时,第五章分析了水陆画的特定悬挂场所——水陆法会——对于南水陆画教化意义的推动。由于水陆画本身已有教化内容,加上法事场所气氛的渲染,这种功能便被发挥到极致。综上,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两个初步认识:一是这些绘画以佛教的因果报应和劝善理论作为创作基础,呈现出善恶极其分明的道德取向,水陆画作为一种纯宗教绘画却表现出与世俗道德的吻合,从侧面印证了风俗生活、日常伦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水陆画的题材。二是由于其归根结底是宗教绘画,所以这些思想观念又超脱于世俗道德,拥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它将道德伦理上升到因果报应的角度,反过来又补充了现实道德的某些局限性,使民众难以抗拒这种约束力,因此还具有一定的净化风俗与道德教化意义。
【关键词】:水陆画 劝善论 因果报应 道德教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5
  • 1.1 选题背景11-12
  • 1.2 文献综述12-15
  • 1.2.1 古文献记载12-13
  • 1.2.2 国内外研究13-15
  • 第2章 明清时期南方水陆画概况15-20
  • 2.1 水陆画概念15-16
  • 2.2 南方水陆画的缘兴与发展现状16-18
  • 2.3 南方水陆画的宗教属性分析18-20
  • 第3章 南方水陆画对道德的图像阐释20-43
  • 3.1 本文所用材料简介20
  • 3.2 善与恶在南方水陆画中的风格反差及心理冲击对比20-23
  • 3.3 从祈愿题材看水陆画道德观对于善行的鼓励23-33
  • 3.3.1 祈“子孙登科、富贵高升”25-26
  • 3.3.2 祈“家人平安、长寿安康”26-28
  • 3.3.3 祈“早生贵子、求媒顺遂”28-30
  • 3.3.4 募捐施财,广积功德30-32
  • 3.3.5 还愿谢恩,再求后福32-33
  • 3.4 从果报题材水陆画看宗教对于恶行的警告33-43
  • 3.4.1 谗言欺君、陷害忠良35-36
  • 3.4.2 通奸淫乱,品行不端36-38
  • 3.4.3 忤逆不孝,为害乡里38-40
  • 3.4.4 食肉杀生,残害生灵40-43
  • 第4章 南方水陆画道德观的特征43-48
  • 4.1 以传统宗族制度下的祖宗崇拜和慎终追远为基础,寻求对本土文化的依附43-44
  • 4.2 以佛教果报观和劝善论为基础44-45
  • 4.3 与世俗道德相比具有不可抗的神力45
  • 4.4 透露出比世俗道德更为强烈的公平、公正意识45-46
  • 4.5 以补偿交换促进道德达成46-48
  • 第5章 “成教化、理纲纪”——南方水陆画道德观的社会效用48-58
  • 5.1 南方水陆画道德观在水陆法会中发挥最大功效48-53
  • 5.1.1 水陆画悬挂场所——水陆法会仪式48-51
  • 5.1.2 南方水陆画的道德教化功能在水陆法会得到渲染与升华51-53
  • 5.2 “善人向善,恶人改过”——南方水陆画道德观的影响53-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


本文编号:1044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044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6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