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开合”概念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山水画“开合”概念研究
【摘要】:构图作为画面的形式语言,对山水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山水画创作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环节。张大千先生曾指出,一张画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构图,那就不可能是一张完美的画。“开合”是中国山水画构图章法中特有的一个概念,也是中国山水画章法中最基础最为普遍也是最难把握的一个概念,广泛应用于山水画审美和创作活动中,不但具有形式美意义更具有深刻的哲学涵义。“开”即展开,开扩。“合”即合拢,闭合,收紧。如同写文章的起、承、转、合,山水画中也要有“开合”。只开不合画面就散乱,只合不开画面就呆板无生气。“开合”在中国画章法中存在于点、线、面一切造型的技法当中,充满着辩证性、相对性。“开合”不存在绝对性,而相对性的“开合”所形成的章法之势又存在于现实的画面当中,成为中国山水画构图实践的理论和形式基础。在众多的学术研究中,较多的是针对山水画构图章法的,对于中国古代山水画构图章法中“开合”这一概念的研究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开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个较为详尽的研究,并以此作为指导现代山水画构图实践的依据。本文就中国山水画构图章法中“开合”这一概念分为四个章节论述:一.介绍“开合”的概念并对“开合”的美学特征进行总结并进行详细的论述。“开合”作为山水画构图章法中的一对矛盾范畴,其涵义深受中国人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同样的,也表现出了独特的美学特征。本文着重论述它的两个美学特征,即“开合”体现了中和的美学特征;“开合”体现了流动的美学特征。二、对“开合”关系产生的原因做细致的分析。“开合”关系的产生并非偶然,它的产生受多方面因素的的影响。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核心的哲学对山水画“开合”产生了主导性的推动作用。本文着重从儒家、道家、佛学思想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山水画“开合”观念的影响。三、“开”、“合”在传统山水画构图中体现的图式模型的分析。在分析古代经典山水画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探究其规律并对前人的处理方法做分析。本章着重介绍“开合”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构图中体现的两种图式模型:向背式和回环式。四、传统山水画中“开合”观念的影响。开合观念对山水画的影响主要是从两个角度,第一个方面,“开合”完善了画面的章法;第二个方面“开合”成就了画面的气韵。只有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开合”,才能为笔者今后的山水画创作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现代山水画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开合”这一概念的研究是是解决山水画在具体的创作中所展露出来的问题的主要途径,是中国山水画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及必然要求。只有将“开合”这一概念研究透彻,才能将中国古代传统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的发展联系起来,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促进中国山水画向前发展。
【关键词】:山水画 开合 哲学 绘画美学 图式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7
- 引言7-12
- 一、选题的由来7
- 二、研究综述7-10
- 三、研究方法10-11
- 四、研究的重点与难点11
- 五、研究的可能创新点11-12
- 六. 研究目的和意义12
- 第一章 “开合”概述12-18
- 第一节 “开合”的定义12-13
- 第二节 “开合”的美学特征13-18
- 一 “开合”体现了中和的美学特征13-16
- 二 “开合”体现了流动的美学特征16-18
- 第二章 “开合”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分析18-24
- 第一节 儒家哲学对中国山水画“开合”关系的影响19-21
- 第二节 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国山水画“开合”关系的影响21-23
- 第三节 禅宗思想对中国山水画“开合”关系的影响23-24
- 第三章 “开合”在传统山水画中体现的图式模型的分析24-31
- 第一节 回环式24-28
- 一 环形回环式25-27
- 二 交叉回环式27-28
- 第二节 向背式28-31
- 一 相向式29-30
- 二 相背式30
- 三 相交式30-31
- 第四章 传统山水画“开合”观念的影响31-34
- 第一节 “开合”观念完善了画面的章法32-33
- 第二节 “开合”观念成就了画面的气韵33-34
- 结语34-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建萍;;简约而深美——宋代传统山水画语言形式的转变[J];美术大观;2007年10期
2 白雪红;;试论传统山水画中的“营构之象”[J];文艺争鸣;2009年02期
3 范小虎;;浅析传统山水画的线、形意义[J];美术大观;2012年10期
4 王金石;传统山水画解析[J];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03期
5 王小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盛衰[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吴啸平;传统山水画的法度与审美[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陈见东;简论中国传统山水画论中的自然环境观[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2年03期
8 杨金平;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形式[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9 杨金平;中国传统山水画构图的再审视[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邹安刚;浅析中国传统山水画[J];运城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岗;浅谈中国传统山水画以“远”为“境”的意象追求[N];各界导报;2010年
2 周韶华;在开放的结构中发展传统山水画[N];美术报;2011年
3 马文婷;传统山水画中的“自然”与“风格”[N];长江日报;2012年
4 唐家路;无山冷月辽阔江天[N];中国艺术报;2013年
5 邵大箴;雄浑苍茫的诗意山水[N];美术报;2012年
6 刘大为;传统山水画的突破者[N];美术报;2012年
7 邵大箴;雄浑苍茫的诗意山水——陈天铀的中国画[N];美术报;2014年
8 汪为胜;“新传统”臆说[N];美术报;2011年
9 张贺敏;“城市山水画”从深圳走向全国[N];深圳商报;2006年
10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原主编 杜哲森;撷英集萃 粲美如斯[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娜;心学背景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画[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静怡;中国山水画树法嬗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莹;论传统山水画中的寒林表现[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3 付晓燕;中国传统山水画“开合”概念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4 郑娇娇;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水”的审美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崔慧香;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终极关怀精神[D];河南大学;2008年
6 张忠全;中国传统山水画分形特征探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婷;传统山水画构图模式的发展及其与笔墨形式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宋晓峗;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式浅论[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曹慧云;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观察方法[D];天津美术学院;2011年
10 宋帅;试论传统山水画的生发现象[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054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05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