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峡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研究——以梁平竹帘画为例
本文关键词:后三峡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研究——以梁平竹帘画为例
【摘要】:三峡工程竣工以后,进入所谓后三峡时代,三峡工程的完工对于整个西南地区的人口迁移、文化交流和交通建设有不可忽视的辐射性影响,而作为三峡库区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库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人口、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以梁平地区竹帘画作为个案,分析探讨后三峡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发展与保护。
【作者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基金】:重庆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三峡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以重庆梁平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14YBYS091)成果
【分类号】:J205
【正文快照】: 一、口述史的意义与视角口述史的研究方式,在中、西方的学术研究中被多次使用。而对于口述史的源起,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的神话传说、劳作方式、手工技艺等就是通过无数远古先民口耳相传,得以延续。近代关于口述史的著述与争论颇多,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口述史料与文献史料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鸥;梁平诗歌片论——读诗集《山风流人风流》有感[J];当代文坛;1991年02期
2 梁平波;梁平波作品选[J];文化交流;2005年05期
3 刘华噊;;辛未端午前一日自梁平乘机赴成都[J];诗刊;1994年07期
4 吴刚;;梁平年画的文化生态——梁平年画美学风格溯源[J];当代经理人;2006年04期
5 张立群;;为了修复人类历史的记忆——读梁平诗集《琥珀色的波兰》[J];当代文坛;2007年05期
6 韩西芹;;梁平的两地书[J];今日重庆;2006年08期
7 许江;;走进阳光——梁平波画展[J];中国美术馆;2006年09期
8 ;浙江·杭州 湘湖有约——梁平波、张华胜画展[J];中国画画刊;2012年05期
9 杨红娟;金融战线一面旗──记全国“青年文明号”农行梁平支行屏锦营业所[J];中华儿女(海外版);1997年11期
10 廖举林;充实的日子 充实的人生——记梁平县委统战部长黄代发[J];四川统一战线;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盼盼;朱玉碧;;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2 张志强;;750t运梁平车电气系统设计方案[A];特种货车论文集[C];2005年
3 赵月明;温中斌;薛沛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对策探讨—以梁平县为例[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德武;发展兴达玻陶 构建和谐梁平[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颜明华;梁平:筑巢引凤建新城[N];重庆日报;2007年
3 刘安文;梁平县农业普查宣传有“七”招[N];中国信息报;2006年
4 刘运勇;重庆作家赴梁平灾区采访慰问[N];文艺报;2008年
5 见习记者 曹原;生意人梁平:我不避讳谈艺术品投资回报率[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高小华;梁平:疏通农田“毛细血管”[N];重庆政协报;2013年
7 刘辉;喜看梁平“水兴百业旺”[N];中国水利报;2014年
8 王琳琳;梁平:优化教育资源满足群众期盼[N];重庆日报;2014年
9 高小华;梁平公厕升级便民[N];重庆政协报;2014年
10 记者 罗静雯 通讯员 刘辉;梁平超额完成今年山坪塘整治修建任务[N];重庆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龚雨;梁平方言音系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唐丹;论巴蜀年画的保护与旅游开发[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贵忠;梁平至长寿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李果;梁平体育场结构温度应力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96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19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