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中国早期立体主义绘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以“中国早期立体主义绘画研究”为题,主要研究对象为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立体主义的传播与实践,其同样伴随着20世纪前期本土洋画运动的开展而演变和发展。相关实践者希冀通过西方现代主义的方案的借鉴和运用,以更好地振兴中国艺术。中国早期立体主义绘画,呈现其架上绘画及其他相关视觉艺术形态的丰富性。范围涉及油画、水彩、版画、漫画、插图等,由于相关画家的文化身份的多重性,使得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实验形成“合力”作用。中国立体主义不是流派,而是一种语言倾向,体现为中国20世纪早期艺术家,不同程度地进行着立体主义倾向的的语言探索,呈现切面表现、几何分解和空间构成等方面特征,成为20世纪中国油画在写实、表现之外的重要艺术语言经验。本论文第一章为“国际化的视觉语言革命”,重点为浓缩概要地陈述立体主义从西方到亚洲乃至中国的东渐过程及学术史脉络;第二章为“架上主流——中国近现代油画的相关‘变形’实践”,重点分析相关艺术语言在相关学院和社团主流方面的显现;第三章为“传媒潜流——中国近现代视觉传播的相关‘变形’实践”,重点分析相关艺术语言在相关社会传媒潜流方面的显现;第四章为“学术合流——中国早期立体主义的语言解读”,重点进行相关艺术语言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第五章为“中国立体主义的当代思考”,重点引出相关实验性问题的内容。中国本土立体主义倾向的艺术语言呈现共时性显现的特点,与早先30年左右的西方立体主义历时性发展,形成了关于西方现代主义移植和借鉴的独特对话方式。作为中国油画的“第三种世纪经验”,通过其相关构成性和时间性问题思考,探讨现代主义艺术本土化探索新方向。作为学院派架上艺术实验,需要有经典性和资源性的学科发展方面的前瞻性战略思考。中国早期立体主义的创作经验,形成所谓架上艺术中的“越界对话”,与中国当代架上艺术实验性,通过其经典传承、知识服务和文化创意,具有艺术资源方面的联系,使得相关艺术语言遗产,通过艺术资源管理和社会践行,转化有效的文化资本,融入当代文化创意,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文关键词:中国早期立体主义绘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4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2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