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逸格”源流考

发布时间:2017-12-02 15:00

  本文关键词:“逸格”源流考


  更多相关文章: 逸格 文人画 嬗变


【摘要】:绘画之"逸"其实来自于人之"逸","逸"作为道家、儒家所追求的最高人格理想,在魏晋时代玄学盛行时期,深深影响了当时的文人雅士,致此,对"逸"的追求也成为时尚,为绘画之"逸"的产生孕育了条件,初唐李嗣真《书后品》最早标举"逸品"说,再到宋代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将"逸品"列于其他三格之首。"逸品"以其独特的美学内涵、艺术趣味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本文将对逸格源流关系进行梳理,以就正于海内方家。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212
【正文快照】: 1“逸”的认识许慎《说文解字·兔部》:“逸,失也,从彽、兔,兔谩拖善逃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关于“逸”的解释有:1逃跑。《左传·桓公八年》“随侯逸”。2隐逸。《楚辞·游》:“离人群而遁逸。”3释放。《左传·成公十六年》:“乃逸楚囚。”4安闲、安逸。《汉书·赵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林;论中古画论中的逸格思想[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孙春莹;;“逸格”审美的形成及其原因[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9期

3 邓中和;;我画“新逸格”[J];出版史料;2011年01期

4 徐亮 ,刘慧;慧心研精灵 丹青写风情——赵军牡丹画的逸格品位[J];中国地名;2005年01期

5 宋蒙;;风骨、逸格与境界——中国传统艺术的超越性[J];美与时代(下);2011年03期

6 高延军;“元四家”“逸格”山水画的美学趋向[J];齐鲁艺苑;1998年02期

7 娄宇;论文人画“逸格”境层的创构与审美追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赵松岩;略论绘画“逸格”[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姜寿田;;“逸格”的倡导与晚唐书论[J];青少年书法;2002年08期

10 孙欣;天机舒卷 “逸”境自深——逸格画品的收藏价值刍议[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权利;心志澄明的逸格追求[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陈方既;何曰“逸格”?“逸”与“韵”怎么区别?[N];中国艺术报;2005年

3 吴建有 马汇 (本报记者 吴建有);周志伟:朴略尚韵,,萧散逸格[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4 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硕士 李芸;说“逸”[N];美术报;2011年



本文编号:1245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245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9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