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翁的绘画之思解读
发布时间:2017-12-02 19:19
本文关键词:马里翁的绘画之思解读
【摘要】:马里翁的绘画之思与其哲学理论即自身被给予性还原与他者现象学相符合。绘画作为一种可见,拥有与不可见缠绕的张力,马里翁称之为悖谬。悖谬根源于绘画的自身被给予性,给予性的来源是他者进而是上帝。偶像与圣像作为他者,是绘画的两个基本形象。偶像是可见的形象,其中心却是一种不可见。偶像是绘画的荣耀所在,它作为满溢现象,充实凝视,凝视亲近画作。但偶像作为凝视之镜会陷入困境之中。影像将自身造为偶像,呼唤着圣像的拯救。偶像以可见为基础,不可见为可见服务,他者仍有为自我规定的一面。偶像的背后是圣像,圣像以不可见为基础,可见为不可见服务。在圣像中,他者处于第一位,从而倒转了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圣像是饱和程度更高的现象,更大程度地诠释了自身被给予性现象学,最终走上了通向神学的道路。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梅洛庞蒂的绘画空间观研究”(项目编号:20720161060)
【分类号】:J205
【正文快照】: 法国现象学家对绘画的兴趣出于一种本性使然,梅洛庞蒂、德里达、亨利、南希莫不如此,这是源于绘画与现象学的某种天然关联,马里翁也不例外。在马里翁看来,“绘画的格外可见性已经成为现象的一个优先案例,因而成为思考一般意义上的现象性的可能道路。”1绘画与现象学的交锋建构,
本文编号:1246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246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