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古法之内,本法之外:《唐朝名画录》中“逸品”绘画的本体内涵

发布时间:2017-12-29 08:11

  本文关键词:古法之内,本法之外:《唐朝名画录》中“逸品”绘画的本体内涵 出处:《艺术探索》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唐朝名画录》 古法 本法 逸品 本体内涵


【摘要】:《唐朝名画录》是现存画史中明确记载"逸品之画"的著作。该书将"本法"之画与"逸品"之画对举而论,这就意味着对"本法"之画内涵的研究是理解"逸品"绘画的关键所在。夏朝直至唐朝"本法"之画的基本内涵,可以具体落实为儒家教化的思想观念,敬事的行为态度,圣贤烈士、忠诚孝子的题材内容,以及写实的表现形式四个方面。因此,"逸品"之画的基本内涵则表现为:道与禅的精神境界、放纵与不羁的行为特征、怡情自然山水的题材内容,以及不求形似的表现形式。"逸品"之画完全逸出了当时主流的绘画审美之外,属于一种新兴的绘画现象。
[Abstract]:......
【作者单位】: 四川传媒学院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唐宋逸品(格)研究补遗”(14XJC760001)
【分类号】:J212
【正文快照】: “逸品”作为我国古典绘画品鉴的经典用语,在宋元明清的文人绘画中影响巨大。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记》中,就将“逸格”(即逸品)置于“神品”之上,并从本体上对其作出了“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的解释。南宋邓椿在《画继》中,也将“逸之高”与“文之极”并举而论。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宁;;《逸品》[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周宇峰;谢萌;邹昌锋;;早期的逸品画理论初探[J];大家;2010年23期

3 刘墨;逸品唐昌虎[J];美术之友;2005年02期

4 于志强;;从“逸品”画探源“神韵”说[J];电影评介;2006年13期

5 施建中;;隐逸与逸品[J];艺术百家;2006年01期

6 孔耘;;逸品说[J];文艺研究;2006年11期

7 范迪安;;现代逸品——读武艺近作[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唐人亦;;极等逸品[J];艺术与投资;2006年08期

9 徐浩;;说“逸品”[J];中国书画;2007年07期

10 王海军;;论“逸”的精神与书法的“逸品”[J];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昌友;“逸品”解读[N];美术报;2012年

2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教授 著名水墨画家 潘公凯;从神品到逸品[N];上海证券报;2011年

3 范茂震;书画逸品的三种境界[N];中国商报;2002年

4 薛永年;当代逸品[N];文艺报;2006年

5 薛永年;当代逸品[N];美术报;2012年

6 近僧;逸人逸品[N];美术报;2012年

7 王鲁湘 霍春阳;当代逸品——感受霍春阳的花鸟画境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8 金维久;山水画,,逸品为上[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黄中;丹青风骨出逸品[N];人民日报;2007年

10 陈池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神妙能逸:中国书画品评理论的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新群;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杜觉民;隐逸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谢萌;“逸”辩——唐宋时期“逸品”画问题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常潇;元代山水画逸品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斌;逸品地位的确立与宋代文人画的兴起[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年

4 冀萍萍;元代园林题材“逸品”山水画的审美取向及后世影响[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5 初冬;逸之“情逸”[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海涛;中国山水画审美理想演变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349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349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2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