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肌理传承下当代工笔色彩的演绎思考
本文关键词:历史肌理传承下当代工笔色彩的演绎思考 出处:《艺术评鉴》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工笔画 历史肌理传承 当代色彩演绎 思考
【摘要】:作为一种特有的古老绘画手法形式,中国工笔画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肌理。它源自魏晋,兴盛于唐宋,以细腻典雅画风著称,独步世界画坛。到了现代,众多知名画家在传统笔墨基础上探索演绎,以时代元素的注入焕发出中国工笔新生,中国工笔画再次受到世人追捧。本文通过中国工笔画千年画骨遗风和时代色彩新生的简要梳理,概括出传统艺术何以当代的思考。
[Abstract]:As a unique form of ancient painting , Chinese style painting bears the historical texture of thousands of years . It originated from Wei , Jin , Xingsheng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 famous for fine elegance and elegance , and has been popular in the world .
【作者单位】: 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
【分类号】:J212
【正文快照】: 工笔画典雅细腻,又称“细笔画”,与豪放粗犷的“写意画”遥相对应,同为传统中国画两朵国粹奇葩。工笔画属精致工整一类画法,曾被世人冠以“巧密精细”的美誉。如宋代鼎盛期院体画,明代大家仇英人物画等。追根溯源,工笔技法作为中国早期的绘画手法,曾出现于唐末宋初,在此期间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雄鹰,李大禹;谈中国工笔画的发展趋势[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中国工笔画精品邀请展作品[J];美术;2004年09期
3 张绘;让中国工笔画走入世界[J];美术之友;2005年05期
4 余海棠;曹新刚;;走向多元——浅识中国工笔画及其现状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李善杰;;简论中国工笔画的“线”[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张亚玲;;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关于中国工笔画发展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9年04期
7 纪瑞青;;尽其精微 而至远境——中国工笔画之我见[J];美术大观;2009年06期
8 ;时代画风——当代中国工笔画20家作品展选登[J];美术;2010年10期
9 杨维民;;从边缘走向复兴,当代中国工笔画之非常印象[J];中国艺术;2011年02期
10 ;“2012全国中国工笔画展”征稿通知[J];美术;201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 冯大中;中国工笔画学会谱写新篇章[N];美术报;2013年
2 ;中国工笔画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名单[N];美术报;2013年
3 ;中国工笔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N];美术报;2013年
4 ;中国工笔画学会第二届领导班子名单[N];美术报;2013年
5 ;中国工笔画学会第二届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N];美术报;2013年
6 ;中国工笔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N];美术报;2013年
7 ;中国工笔画学会荣誉职务[N];美术报;2013年
8 刘新华;论中国工笔画艺术线的最高境界[N];中国贸易报;2014年
9 ;“新工笔”是当代中国工笔画的成功吗[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中国工笔画之乡——河北·宁晋[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雷;浅析西画色彩对中国工笔画色彩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键桥;中国工笔画表现中的节奏韵律[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韩梅;浅析中国工笔画朦胧审美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信苏珊;中国工笔画色彩成因探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戴文俊;毛笔演变与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静;浅谈中国工笔画的装饰美感[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7 韩敏;论当代中国工笔画装饰性审美意趣的表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珊;新时期中国工笔画色彩观的转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10 鲁琼;平面的深度[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3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36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