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审美取向分析及实践研究
本文关键词: 当代工笔人物画 审美及审美取向 新的发展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已有千余年,它以精勾细染的语言样式区别于纵笔挥写的水墨写意画,不同的绘画样式与创作理念使其在中国花坛独树一帜、璀璨夺目,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当今中国工笔人物画坛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潮,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当代工笔人物画家,或多或少都受到当代文化的冲击与洗礼,结合画家自身的特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审美取向。“笔墨当随时代”,工笔人物画的审美取向也一样,随时代的变迁,而有它独特的时代性。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多样,以及由此产生的当代文化的异彩缤纷,各种新思潮、新观念的应运而生,在高度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由此而引发的艺术观念、艺术形式、艺术行为从本质上说都离不开时代的制约。新的意识、观念,新的材料、技术、工具等的出现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审美取向的变化。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一样的道德伦理,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等,都会造成不一样的审美要求。尤其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当代工笔人物画展现了新的审美取向,表达了有别于以往不同时代独特的姿态。80年代出生的我们,有着我们独特的审美视角。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也是一个处处充满幻像的时代,真真假假、扑朔迷离。在现实中,在公众视野里,或许人们表现出来的只是改装之后的自己。迷茫的现代人,并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真实的一面,当夜色来临、繁华褪尽,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否才能看清自己本来的样子?因此我的论文与创作所要表达的就是在面具下、在镜像中种种的自己,透过作品创作的过程,更多更深的自我认识。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复杂的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必然要受到信息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也同时际遇种种时尚文化信息的冲击。艺术作为时代的产物,就不可避免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不仅是我们当今生活的文化特点,也是形成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新的审美取向的根本原因。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fine brushwork figure painting has been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freehand brushwork written by the vertical brush in the language style of fine dyeing. Different painting styles and creative ideas make it unique in the Chinese flower bed. Nowadays, various trends of thought have emerged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fine brushwork figure painting, showing the situation of blooming in a hundred flowers, and contemporary meticulous figure painters. More or less by the impact and baptism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inter itself to form a variety of aesthetic orientation. "pen and ink should follow the times", fine figure painting aesthetic orientation is the sam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And has its unique epoc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rich and diverse material life, and the resulting colorful contemporary culture, a variety of new trends of thought, new ideas came into being, in the high degree of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day, the resulting art concept, art form, art behavior is essentially inseparable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the times. New consciousness, ideas,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The appearance of tool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s the change of our aesthetic orientatio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moral ethics, living habit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will cause different aesthetic requirements,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Contemporary meticulous figure painting shows a new aesthetic orientation, expressing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unique posture of different times. We were born in the 1980s. With our unique aesthetic perspective. This is a fast-paced era is also a full of illusion era, true and false, complicated. In reality, in public view. Perhaps people show just after the modification of their own. Confused modern people, do not dare to show their true side, when the night came, prosperity faded, a person alone when. Is it possible to see who you are? Therefore, my thesis and creation is to express under the mask, in the mirror of all kinds of self,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more and deeper self-understanding. We live in a multi-complex information age, our life is bound to be restricted and influenced by information culture, but also met with the impact of various fashion cultural information. Art as the product of the times. This is not only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our life today, but also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forming the new aesthetic orient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剑云;浅议工笔人物画[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郑春泉;评青年画家李峰工笔人物画创作[J];美术;2001年01期
3 夏硕琦,张文华;现代工笔画中的“逸体”——析刘金贵工笔人物画创作[J];美术研究;2001年01期
4 郝大欣;可视的旋律——浅谈工笔人物画的线描艺术[J];美术观察;2004年05期
5 马岭;;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与演变[J];美与时代(中);2010年07期
6 毛建波;李明的工笔人物画(节选)[J];艺术界;2004年06期
7 翁志承;;感悟工笔人物画的“形”与“神”[J];福建艺术;2006年04期
8 范丽霞;;浅谈陶瓷工笔人物画创新[J];中国陶瓷工业;2006年04期
9 廖少华;;“绿洲”之上彩云飞——郑小娟工笔人物画[J];当代中国画;2007年05期
10 王莲;;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走向及教学应对[J];美与时代;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宇翔;;河北籍画家对新中国“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重大贡献[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郑欣淼;;关于艺术的民族性与艺术交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 田黎明;清婉而劲健[N];美术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雪钦;陈孟昕:艺术之根在祖国[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尚辉;当代审美中的民族形象[N];人民日报;2009年
4 ;为本溪美术事业争殊荣添光彩[N];本溪日报;2010年
5 万山;经典与现代[N];美术报;2001年
6 邵大箴;在融合中开拓新境 俞梦彦的中国画创作[N];美术报;2011年
7 记者 蔡成刚;唐勇力中国画作品在唐山展示——传统与现代[N];今日信息报;2011年
8 龚黄佳;寥寥数物 解读心灵[N];美术报;2008年
9 孙克;简洁传神 独树一帜[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李爱国;文质相辅 厚积薄发[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斌;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写意精神的表达[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顾迎庆;中国人物画造型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娟;浅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发展[D];河南大学;2010年
2 李佳;论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3 郭佩华;传承与创新——从传统中走来的现代工笔人物画[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4 董少新;当代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明付;后现代视阈下我国工笔人物画面临的困境与突围策略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6 范美佳;现代工笔人物画造型多样性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7 申tb;唐代工笔人物画线、色造型艺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李霞;线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洋;浅议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D];湖北美术学院;2011年
10 王丽丽;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53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45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