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我对蒙克绘画中的生命感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8-01-22 05:44

  本文关键词: 蒙克 人 生命感 动 出处:《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一般谈到蒙克,都从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角度去研究,研究他表现死亡、恐惧和爱情的主题。但是,通过从蒙克作品和他喜欢的几个画家,来研究蒙克绘画中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特别是他如何做到在二维的画面中,,画中人物是更具生命感,这将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西方绘画传统中人物或动物更多是定格静止的(即使动作是运动的,但仍然是定格停顿的),到了德加人物更具动感,而蒙克人物更具生命感。 蒙克用情感来支配色彩、线条,结构、笔触,并发展成为自己个人的艺术语言,成为表现主义先驱。在这里我们且不多谈,我们关注的是他如何画出活生生的人物。 西方古代有些画家将人、动物作为“物”来研究,,彻底了解解剖,最后他们画出来的人或动物更像是标本、摄影。而在中国,早已能画出活生生的对象来。齐白石笔下活灵活现的昆虫、鱼虾怕怎么写生,什么样的相机也拍不出来。蒙克的绘画继承了西方的传统,又受到原始艺术和东方艺术的影响。他是现代主义的一位重量级画家,为西方绘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蒙克受拉斐尔、委拉斯贵兹、马奈、德加、高更等大师影响,他不是像一般画家模仿大师的风格、笔触、色彩,他学习他们怎么看怎么思考,学习他们绘画中的潜质和精神。蒙克绘画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其实隐藏着伟大的传统。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 Monck, from expressionism and symbolism perspective to study, study his death, fear and love theme. However, through from the works of Monck and his love for the artist, to the time and space research in Monck's painting, especially how he did in the two-dimensional picture, the figure in the painting is more sense of life, which will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ecause the person or animal in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painting is still more fixed (even if the action is a movement, but it is still a fixed) to degas character, more dynamic, and Monck characters more sense of life.
Monck used emotion to dominate colors, lines, structures, strokes, and developed into his own artistic language, and became a pioneer of Expressionism. Here we don't talk much about it. We are concerned about how he draws vivid figures.
Some of the ancient Western painter, animal as "objects" to study,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anatomy of the human or animal they finally draw out more like specimens, and photography. In China, already can draw a living object. Insects vivid Qi Baishi's fish, afraid of what the painting, what kind of the camera can shoot out. Monck inherited the western painting tradition, and influenced by the original art and Oriental Art. He is a heavyweight painter of modernism, bring more possibilities for the western painting. Monck Rafael, Velazquez, Manet, Degas, and other masters, he not like ordinary painters imitating the master's style, color, brushwork, he learned how to see how they think, they learn painting potential and spirit. The time and space of Monck's painting is actually hidden a great tradi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刘在泉;;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论海德格尔诺曼底演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罗显克;;诗与思:存在的道说和倾听——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文刚;;“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7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周鼎;何辉;;还原设计本色——“绿色”视野中的设计困惑与超越[A];2010中国包装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鹏;关于设计中如何进行主动视觉思维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胡云平;农村新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王菲;摄影:技术、艺术与文化[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慧丽;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3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453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