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画家潘玉良在“自画像”系列中的情感表达之孤独
本文关键词: 自画像 自我认知观 自我表达 孤独感 原动力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世纪早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艺术思潮的涌入,久已闭塞的中国艺术人,睁开眼睛看世界,西方文化以快速和汹涌之势席卷东方,因此在绘画表达上中国人开始接受西画带来的思想精神,在西方哲学,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中国的艺术开始关注自身,这也与中国人的个人觉醒不可分的,而女性画家在在这些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下,对于自身的认识,对于人生观的形成,关注自身,关注自我,关注当下的生存状态,因此在绘画表达上有了全新探索,从个人在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各种角色的转化之下,都有了全新的判断,由此交互呈现出了女性本有的状态。 新中国解放以来,女性地位的提高和解放,女性在自我思考上才有了独立的机会,女性艺术家也才能有一些自我认识的勇气,才有了“我是我自己”的鲜明而个性的自我认知观,也才有了女性画家大胆的自我观照与自我表达的可能,一幅自画像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人在特定时期、特定年代、特定生存状态下的自我观察与记录。在一幅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目击每一位艺术家的微妙的、复杂的、潜在的文化心里和个人精神的表征与内容。 在思想观念以及绘画观念形成时,每一位艺术家又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与创作环境,绘画中的孤独力与创造力是每一幅优秀作品不可否认的最初原动力,每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孤独的探索家,在绘画与创造的同时都是与孤独相伴中思考,即便是最初的思想碰撞与震撼体验之后,最终在绘画之时,都将是一段孤独的心灵之语,可以说在艺术家的世界里孤独感并不是一个消极的语境,而是每一次创作之初的原动力。 由此从女性自画像的研究入手,从而进一步探讨有关中国20世纪中国女性画家在绘画表达中的自我观照及表达图像的梳理和展示,从而传达自身感情及精神表征的论题,这是我想要写此篇论文的观点和出发点以及及论文表述的定位。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with the spread of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influx of artistic thoughts, Chinese artists who had been blocked for a long time opened their eyes to see the world. Western culture swept across the East with a rapid and turbulent trend. Therefore, the Chinese people began to accept the spirit of Western painting in the expression of painting. In the exchange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Chinese art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itself, which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ersonal awakening of the Chines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se cultures, female painters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outlook on life, to themselves, to themselves, to the living state of the present. Therefore, there is a new exploration in the expression of painting.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rious roles, such as physiology, psychology, family, society and so on, the individual has a new judgment. Since the libe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the advancement and liberation of the status of women, women have had the independent opportunity in self-thinking, and the female artists can have some courage of self-knowledge. Only then has the "I am myself" the distinct and individuality self-cognition view, also had the female painter bold self-reflection and the self-expression possibility, a self-portrait we can see a woman in the specific time. In a self-portrait, we can witness the subtle, complex, potentially cultural and spiritual representations and contents of every artist. In the formation of ideas and painting concepts, each artist has a unique expression and creation environment, the loneliness and creativity in painting is the initial motive force of every outstanding work. Every outstanding artist, is also a lonely explorer, in painting and creation is accompanied with lonely thinking, even after the initial thought collision and shock experience, finally in painting. It can be said that loneliness is not a negative context in the artist's world, but the motive force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creation. Starting with the study of female self-portraits,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self-reflection of Chinese female painters in 20th century and the carding and displaying of expressive images. This is the point of view and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paper I want to writ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慧敏;;一个女人的自画像——解读潘玉良《自画像》[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01期
2 钱华敏;;花开嬗变——从潘玉良看中国现代女性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3 王丽丽;;浅析潘玉良他者世界的形成[J];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4 周甜;;苦难——潘玉良绘画的忧郁之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02期
5 周甜;;潘玉良绘画的忧郁意象[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01期
6 贾德芳;刘文扬;姚征帆;;潘玉良油画修复保护[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7年02期
7 陈婷;;潘玉良人物画研究[J];艺术探索;2007年03期
8 王丽丽;;他者的凝视——简析潘玉良的自画像[J];大众文艺;2010年16期
9 邓林;;中西艺术融合的楷模——潘玉良[J];鸡西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张晓雯;;一代画魂潘玉良自我身份的认同与实现[J];电影评介;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穆红丽;;解析“潘玉良”[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姜晓红;;潘玉良作品艺术及修复[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白良;;中国油画保护与修复的现状及展望[A];继承 发展 保护 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安;“首都,,我的博物馆”理念及实践[N];中国文物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高素娜;看,她们的“自我画像”[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美术报艺术节“本体追问——江苏中青年油画家研究展”策展人 孙俊;本体追问[N];美术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夕;中国女人的形象变迁[N];北京科技报;2010年
5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陈祥蕉 实习生 周渊;“自我画像”:关注女画家的创作和生活[N];南方日报;2010年
6 商报记者 崔吕萍 姜琳琳;生命有风景 不灭是精神[N];北京商报;2011年
7 傅渝;抗战时期的中国留法艺术学会[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周莹 赵天;这个国庆长假文化味浓[N];扬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晋文婧;“青铜方鼎”展真容[N];安徽日报;2010年
10 石楠;以真为骨 以美为神[N];文艺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小刚;潘玉良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璐璐;安徽省博物馆藏潘玉良绘画作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王宏玲;试论潘玉良第二次赴法风格的转变[D];安徽大学;2010年
4 闫谊;潘玉良绘画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5 温静;潘玉良“女人体”题材作品解读[D];山西大学;2012年
6 王露霞;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7 姜莹莹;潘玉良与弗里达·卡洛绘画语言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8 帅春旭;论画家潘玉良在“自画像”系列中的情感表达之孤独[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丽丽;他者的凝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京;试论述潘玉良的生平及其绘画历程[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57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457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