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绘画的特点_北宋蜀学与文人画意识的兴起
本文关键词:北宋绘画文人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08年
北宋蜀学与文人画意识的兴起
寿勤泽
【摘要】: 运用德国艺术史学家沃尔夫冈倡导的艺术风格学说来观照两宋绘画史,可以看出院体画与文人画的显著风格差异,但仅仅局限于风格类型的辨析而不深入其所依据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异同的辨析,就像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滕固的《关于院体画与文人画之史的考察》一文把王维绘画特质归结为“写”,把李思训绘画特质归结为“画”,其意义至多揭示了写意画与工笔画的不同艺术倾向与美感特点而已,无法透彻地阐明文人画艺术现象的本质所在。自20世纪三十年代滕固、童书业诸学者尝试运用现代艺术理论研究文人画到现在,学术界对文人画意识与艺术的渊源探讨虽然时有论见发表问世,但就整体而言,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造成学术进展的障碍主要在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局限。在近现代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对两宋哲学史的研究大多着眼于理学与新学,而苏洵、苏轼、苏辙为代表的蜀学却一直被置于冷落的境地。其原因在于哲学史学界总是以蜀学弱于理论思维的老眼光来看待北宋中后期哲学发展历程,一叶障目,影响了对于蜀学的科学认识与公正评价。对于蜀学研究存在的偏颇必然制约了北宋文人画思想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以蜀学学术思想的解剖为起点,通过对蜀学与洛学在人性论、人情观与文道观上对立观点的分析,深入探究以蜀学哲学观为思想基础的元祐文士集团文艺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独特价值,并循此而进入北宋绘画思想领域,阐析元祐文士集团提出的“士人画”意识的取向、特质,阐明北宋文人画意识的兴起对于促进中国文人画艺术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 文人画肇始于北宋,有复杂的社会史、文化史原因。由于北宋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其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和此前的各个王朝所不相同的特殊之处,因此,文人画意识的兴起是与北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学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场艺术变革思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人文精神特征,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认为,从学理上阐释北宋蜀学思想特质与元祐文士集团的文人画意识的内在关系是深入揭示北宋绘画思想特点的一个关键,也是迄今大多数绘画史研究同行所忽略的问题。有鉴于此,本选题联系宋型文化衍生发展和蜀学发展的思想特点,剖析了以苏轼为核心的元祐文士集团的文化性格特点与学术思想特点,阐明了北宋文人画意识的价值取向、建构特点及其内部联系,揭示了蜀学思想对文人画内在品格建构的深层影响,阐述了北宋文人画的审美特点及其对于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深远历史意义。本文既运用西方艺术风格学、现象学、阐释学等理论来分析研究北宋文人画思想的来龙去脉与价值取向,也充分关注“唐宋变革”这一重大历史现象对于北宋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哲学观念、精神倾向、学术趣尚、艺术意识、绘画意趣的影响方式与建构特点,考镜源流,辨析得失。 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是:文人画意识的兴起,与北宋中后期蜀学思想的兴起及元祐文士集团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北宋中后期形成的文士集团中,苏洵、苏轼、苏辙等学者受到儒释道三教融合思潮的影响,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提出了系统而独到的见解,创立并发展了蜀学学派。蜀学一派具有异端与杂学的性质,崇尚权变会通,尊重文艺发展的自身规律,建构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元祐时期,以蜀学为思想基础,以苏轼、苏辙等为核心,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相同文艺主张的元祐文士集团。受蜀学思想影响与制约,元祐文士集团在诗文与书画艺术领域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在绘画艺术上,他们的一系列主张表现出鲜明的文人画意识,他们提倡绘画表现创作主体的人格与情感,倡导绘画的逸格与“墨戏”,推崇绘画的平淡天真风格,推崇绘画表现“韵”,强调“诗画本一律",注重绘画创作的寓意与象征,对绘画艺术提出了与新的时代精神与审美思潮相符合的思想,使北宋文人画意识全面兴起,为文人画艺术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推动中国绘画逐步从较为单一的造型艺术发展成诗书画印交融发展的综合造型艺术。北宋元祐文士集团在文人画艺术上的倡导之功与实践之效,对中国绘画思想与绘画艺术的成熟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现象,才能深入把握中国绘画史发展的总体特点与演变趋势。 全文重点考察分析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从北宋思想学术发展演进的视角着眼,对蜀学兴起的思想渊源及其思想体系特点作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蜀学作为以苏轼为领袖的元祐文士集团的思想基础的价值与意义;二是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对于促进文艺思想变革的视角入手,深入阐述分析了蜀学一派文艺观的特征与价值,探究其与元祐文士集团论画时着力倡导的“士夫画”之间的内在关系;三是从蜀学思想特质与文人画意识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北宋文人画意识的基本价值取向与文人画艺术的创新特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2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查斯璇;;谈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J];赤子(上中旬);2015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思;北宋绘画文人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2 于广杰;苏轼文人集团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盛杰;尚意思潮下黄庭坚、米芾书学观念之比较[D];浙江大学;2009年
2 江树英;王维《辋川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银娥;苏轼书信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望森;两宋山水画艺术成就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周芜;;试谈画家李公麟的生平及其创作[J];安徽史学通讯;1958年02期
3 吕书炜;南宋院体山水画评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邓乔彬;论北宋文人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王世德;苏轼的“寓意于物论”与康德的非功利审美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6 徐邦达;清明上河图的初步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1958年01期
7 徐邦达;宋徽宗赵佶亲笔画与代笔画的考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01期
8 傅熹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02期
9 杨新;关于《千里江山图》[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02期
10 肖燕翼;论米芾的书法及其艺术观[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思;北宋绘画文人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2 于广杰;苏轼文人集团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3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4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5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6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刘成;论文人画审美之流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杨豹;;论孟子的道德选择理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裴继刚;;佛山陶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游来林;;论文章结构的客观性[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啸;论写意花鸟画中的“取长补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良伟;论中国书法与山水画艺术的同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华;;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论王维辋川山水诗的艺术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欧明俊;胡方磊;;王维“诗中有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彭莱;;南唐山水与“江南画”[J];书画世界;2007年02期
4 鹿芸薇;;黄庭坚与米芾论“俗”之比较[J];书画世界;2008年02期
5 杨昭昭;;浅谈佛教对苏轼诗文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周建国;论北宋古文运动中的欧阳修与苏轼[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02期
7 周先慎;论苏轼的人格魅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苏轼散文中的禅[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张洁;;苏轼书信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刘继红;;论苏轼对佛禅思想的扬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新群;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3 韩刚;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金传道;北宋书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李真真;蜀党与北宋党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新香;元祐文人的咏物诗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庄燕琳;南唐内府书画鉴藏综论[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济海;谈崔自的花鸟画艺术[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雅蓉;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召开“蜀学研讨会”[J];文史杂志;2003年01期
2 安山;首家蜀学研究中心成立[J];文史杂志;2004年02期
3 胡昭曦;蜀学与蜀学研究榷议[J];天府新论;2004年03期
4 曾加荣;四川省首届蜀学研讨会综述[J];文史杂志;2004年05期
5 谢桃坊;;《蜀学》发刊辞[J];文史杂志;2006年04期
6 申禺;;《蜀学》第二辑简介[J];文史杂志;2007年05期
7 申禺;;《蜀学》第三辑推介[J];文史杂志;2009年01期
8 ;蜀学研究中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胡昭曦 ,张茂泽;宋代蜀学刍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10 蔡方鹿;提纲挈领 钩沉索隐──评《宋代蜀学研究》[J];天府新论;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昭曦;;近代蜀学学者黄英及其《筹蜀篇》[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2 舒大刚;;谈谈巴蜀学人在儒家文献“典范”转换中的实践及成就[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伍松乔 舒星;[N];四川日报;2006年
2 四川大学 舒大刚;[N];光明日报;2010年
3 都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黄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舒大刚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巴蜀全书”首席专家、四川大学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寿勤泽;北宋蜀学与文人画意识的兴起[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英;李石及其与宋代蜀学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机构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相关作者
>熊英 >寿勤泽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北宋绘画文人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5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55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