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以“死亡”为主题的十七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静物画

发布时间:2018-04-08 16:39

  本文选题:荷兰黄金时代 切入点:荷兰静物画 出处:《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荷兰黄金时代大致是指荷兰历史上的公元十七世纪,伴随着荷兰的经济空前繁荣,艺术市场中油画成为大众喜爱的商品。艺术销售和艺术收藏变得十分常见。历史画,肖像画,风景画和风俗画,静物画等画种十分流行。作为荷兰绘画中重要门类之一的静物画,通常包含了丰富的主题和象征含义,其中一类流行的主题名叫Vanitas,中文可以翻译成“虚空”,,该主题是关于人类的死亡并带着劝诫醒世的意味。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有关以死亡为主题的虚空静物画的历史和由来,我会论述西方历史和宗教上的传统如何令当时十七世纪的荷兰艺术家们得到灵感。第二章会提及当时十七世纪荷兰的历史背景和逐渐鼎盛的艺术市场与虚空静物画的关系。第三章会详细研究虚空静物画中常出现的物品的象征含义,以三个虚空代表艺术家作为例子。
[Abstract]:The Golden Age of the Netherlands roughly refers to the 17th century AD in Dutch history, accompanied by the unprecedented economic prosperity of the Netherlands, oil painting in the art market has become a popular commodity.Art sales and art collections have become very common.Historical painting, portrait painting, landscape painting and custom painting, still life painting and other paintings are very popular.Still life painting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enres of Dutch painting, usually contain rich themes and symbols, one of which is called Vanitas, which can be translated into "empty space" in Chinese.The theme is about human death and the meaning of dissuasion.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bout the history and origin of the empty still life painting with the theme of death. I will discuss how the western historical and religious traditions inspired the Dutch artists in the 17th century.The second chapter will refer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17th century Hollan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lourishing art market and the empty still life painting.The third chapter will study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objects in the painting of empty still life in detail, taking the three empty representing artists as exampl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09;J21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全喜;;夕阳下的黄沙——张鉴墙的静物画[J];中国商界;2000年07期

2 林果;现实与精神的境界——谈静物方式在当代架上绘画中的体现[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陈又林;;浅析塞尚的静物画[J];艺术教育;2007年12期

4 陈升起;;主题性水粉静物画创作随想[J];美术观察;2009年06期

5 沈锋;;论珍妮特·菲什的静物画艺术[J];美术界;2008年02期

6 聂崇正;;静物画与博古图[J];收藏家;1995年06期

7 陈晗;韩亮;;伟大的静物画家——马奈[J];美术大观;2008年04期

8 黄小金;;灿烂而宁静的日常世界——博纳尔的静物画[J];世界美术;2009年03期

9 许巍巍;;静物写生中的色彩[J];当代小书画家;2003年06期

10 赵世勇;;浅析当代水墨静物画的概貌[J];今传媒;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若松宽;;十七世纪中叶的卡尔梅克族与东突厥斯坦[A];蒙古史研究(第一辑)[C];1985年

2 森川哲雄;;论十七世纪初内蒙古的三位佛教宣扬者[A];蒙古史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张春树;;徐霞客之科学精神、贡献与十七世纪中国之科学革命[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陈国贤;;微直流电与创面治疗[A];浙江省第十五届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陈炎正;;移垦社会与其族谱宗祠建构以台中西屯地区为例[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谢方;;明代漳州月港的兴衰与西方殖民者的东来[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7 乔吉;;锡T魍肌す淌病ご露蒙讲剐餥A];蒙古史研究(第一辑)[C];1985年

8 李洵;;从王祯《农书》到徐光启《农政全书》所表现的明代农业的生产力水平[A];明史研究论丛(第四辑)[C];1991年

9 田中正俊;杨品泉;;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农村手工业[A];明史研究论丛(第四辑)[C];1991年

10 赵毅;赵轶峰;;悍妻现象与十七世纪前后的中国社会[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市艺术师范学校 邹力山;高考水粉静物画法[N];美术报;2001年

2 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姜士林;静物写意[N];光明日报;2010年

3 王沂东;寓丰富于简约[N];湖南日报;2006年

4 山东省聊城市第三中学 王哲;画好水粉静物画的几个要点[N];美术报;2006年

5 李娟;当前中国油画市场的走势[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6 华延峰;说说我的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美术理论家 画家 左庄伟;笔端凝情情意浓[N];美术报;2011年

8 浙江省象山县第二中学 陶国明 ;色彩默写考试策略[N];美术报;2004年

9 夏硕琦;以史为鉴 开拓未来[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浙江绍兴鉴湖中学艺术办 杨长松;水彩画的色彩运用[N];美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蒙虎;十七世纪西方数学的自然哲学背景[D];西北大学;2003年

2 刘谦功;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D];清华大学;2007年

3 程小红;十六、十七世纪数学发展的算法倾向[D];西北大学;2002年

4 金炳镇;14世纪-17世纪中叶朝鲜对明和日本贸易关系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5 姑茹玛;入清前(1691)的喀尔喀车臣汗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金琼;十七世纪欧洲巴洛克文学张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白欣;西学传入之初的中日测量术[D];西北大学;2006年

8 斯琴高娃;17世纪前半叶满蒙关系文书语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赵欣;十八世纪英国汉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黄素芳;贸易与移民[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允曦;以“死亡”为主题的十七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静物画[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2 张佳佳;黄金时代—十七世纪荷兰静物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静;荷兰的面孔[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4 曹玎玎;再现与阐释[D];河南大学;2011年

5 焦燕清;以物喻世——浅析荷兰静物画的现实映射[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李翠;从静物画的角度谈谈油画形式语言的融合和发展[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景莉;在与不在——静物画物我之思[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文丹;静观“物”语[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许力炜;以本质直观为轴心的静物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10 李胜男;十七世纪荷兰静物画与宋代院体花鸟画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2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722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6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