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庆市井生活和生活中的感受为源泉的创作实践
本文选题:风俗画 + 重庆市井生活 ; 参考:《重庆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毕业创作作品共十幅,分两个题材。以重庆市井民俗生活为主的风俗画,主要以磁器口为素材,研究各个阶层的人生百态。有吊脚楼、喝茶的、民间奏乐的、下棋的还有棒棒军等,主要介绍重庆的风俗民情以及作品的创作过程,创作工笔画中对玻璃反光技法的探究,还有三张一系列的脸谱指甲的创作思路。透过风俗画的内容展现,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探求到社会各个阶层的风土人情,了解生活状态,同时,作品还能揭示出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社会整体文化心理结构,它仿佛一个多棱镜,折射出多重精神与情感状态及社会历史发展趋势。文章主要从重庆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入,,阐述了创作思路的来源,探寻了古代风俗画的缘起和发展,通过对一些画家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创作心得和总结。
[Abstract]:Graduated from the creation of a total of ten works, divided into two themes.The folklore painting, which is mainly based on the folk life of well in Chongqing, mainly studies the life of every stratum with the material of Cijikou.There are hanging feet, tea drinking, folk music, chess players, and so on. They mainly introduce Chongqing's customs and people's feelings and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their works, and explore the glass-reflecting techniques in the creation of fine brushwork.There are also three series of facial nail creative ideas.Through the content of the folk paintings, we can not only explore the customs and customs of all social strata and understand the living conditions, but also reveal the overall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all social strata in various fields of society.It is like a multi-prism mirror, reflecting the multi-mental and emotional state and the trend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hongqing, expounds the source of creative ideas, explor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folk painting, and obtains some creative ideas and summary through the study of some painters.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杰鹦;;怡情与致用:爱略特笔下的荷兰风俗画[J];国外文学;2010年03期
2 阿·拉普切夫 ,三槐;构图的几个问题[J];美术;1955年03期
3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马可同志创作《大寨路》组歌的前前后后[J];人民音乐;1977年01期
4 唐鸿棣;伶伦吹裂孤生竹,今世知音应细听——试谈闻一多的新诗格律说及其贡献[J];名作欣赏;1984年05期
5 李惠贞;《新月》小说初探[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6 张振孝;王士祯的“神韵说”及其创作实践——兼与敏泽同志商榷[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6年02期
7 许国良;构建当代文学理论的参照系——读伊格尔顿的《文学理论概览》[J];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8 农冠品;壮族诗群三家之比较——黄青、莎红、古笛诗创作初论[J];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05期
9 戴士和;教师和画家[J];美术研究;1990年03期
10 滕进贤;为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事业而共同奋斗[J];电影;199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萧永义;;毛泽东诗论与创作实践之统一[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2 赵文书;;创造“华裔美国感性”——赵健秀的华裔美国文学评论与创作实践述评[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蒋建军;;浅谈紫砂工艺创作的继承和创新[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4 李仁堂;;饰演魏宝财的一点体会[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5 白杨;;序[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6 于化鲤;;歌颂漫画的作用不可替代[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7 孙功发;;李白《临路歌》诗题辨析[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8 杨星映;;诗言志—毛泽东的诗学观点与创作实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史静;郑鹏;;1947—1952年“工农兵丛书”研究[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何晓诗;坚持打造“精”“全”的影评大赛[N];中国电影报;2009年
2 涂昊;小说创作理论的转换[N];文艺报;2007年
3 牛学智;散文话语、流行价值与文化风向[N];文学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杨;力求视野开阔 关注创作实践[N];文艺报;2010年
5 王晓松;王奔腾艺术美学及其创作实践[N];汕头日报;2006年
6 六盘水市教育局副局长 六盘水市教育学会会长 朱大权;在三维空间里写作[N];六盘水日报;2010年
7 邱海军;广东省作协召开文学院工作会议[N];文艺报;2009年
8 记者 康磊;中国雕塑创作实践基地落户东北师大[N];长春日报;2010年
9 胡彩霞;孤独并美丽着[N];文艺报;2010年
10 陈玮;一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创作实践[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平安;李梦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丁楹;南宋遗民词人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3 涂昊;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金贤淑;古代中韩设色人物画及其比较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孔燕妮;袁枚诗歌理论与实践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罗永生;走向“正规”[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7 王强;隋炀帝文化政策与文学实践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晖;论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实践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姜美先;朝鲜后期画家赵熙龙绘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佳;以重庆市井生活和生活中的感受为源泉的创作实践[D];重庆大学;2013年
2 李天保;曾巩文学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军锋;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小燕;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导言[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宇;现代室内壁画的艺术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许莉莉;试论李渔戏曲理论和创作实践的错位关系[D];苏州大学;2004年
7 吴小虎;试论左拉自然主义创作思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花;袁宗道的文学观念及其创作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邓飙;现实与创作的密切联系[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刘红霞;陆机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互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66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766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