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人物画造型初探
本文选题:意象 + 真 ; 参考:《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唐代人物画重工尚法,瑰丽伟岸,焕烂而求备成为基本特征,呈现出来的是-种丰盛博大的气魄。唐代绘画之所以具有不朽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独特的造型体系和审美观念,本文从时代审美影响、唐文画论的衡量尺度,这几方面来探讨唐代人物画之具有“言不尽意”造型美感的文化渊源;从经典人物画作品的鉴赏,来分析唐代人物绘画中独特的造型法式:从骨法用笔为造型的确立和抽象、随心赋色对造型的补充和装饰、平面布势在造型上的空间构成的处理、本质性的“真气”在造型上的具体追求、到象征性的“意象”为造型构造审美理想和精神内涵。从而在当代语境里,对唐代人物画传统重视和整理,理解并研究其饱满而富有张力的造型体系,具有特别的意义。
[Abstract]:Figure painting in the Tang Dynasty heavy industry law, magnificent and magnificent, lulled in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paration, presents a kind of rich and broad spirit. The reason why Tang Dynasty painting has immortal vitality is because of its unique modeling system and aesthetic concep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ultural origin of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the figure painting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analyzes the unique styling French style in the figure painting of the Tang Dynasty from the view of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classical figure painting works: the establishment and abstraction of the styling from the bone method. With the complement and adornment of the color of the heart to the shape, the treatment of the space constitution of the flat cloth force in the modelling, the concrete pursuit of the essential "true qi" in the modeling, and the symbolic "image" to construct the aesthetic ideal and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for the modelling. Therefore, in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it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arrange the traditional figure painting of Tang Dynasty, to understand and study its full and tension modeling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劲;略谈唐代人物画及《虢国夫人游春图》[J];中国邮政;1995年05期
2 李艺华;论唐代人物画的题材拓展[J];东方艺术;2004年03期
3 薛永年;;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刘凌沧先生的为人与治艺[J];中国书画;2009年11期
4 黄培杰;从张萱和周f 看唐代人物画[J];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5 惠剑;;传统人物画“形”的意义演化[J];文艺研究;2006年11期
6 陶文鹏;传神肖貌 诗画交融──论唐诗对唐代人物画的借鉴吸收[J];文学评论;1994年06期
7 张岩松;;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妇女服饰[J];艺术研究;2006年04期
8 刘思智;;展子虔艺术成就考[J];美术观察;2008年06期
9 孙玉娟;;印度佛教对中国唐代人物绘画的影响[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1期
10 李金凤;;浅谈唐代工笔人物画[J];大众文艺;2010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樊波;;周f 人物画“法度”特征及其内涵辨证——兼论唐代文艺“重法”的审美风范[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2 谢元鲁;;晚唐至宋初蜀中绘画艺术的兴衰[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3 李宏伟;;北票莲花山辽墓壁画的揭取[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4 李延声;;十年一梦 再铸国魂——从“正气篇人物画”到“魂系山河画卷”[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5 杨絮飞;;以谢赫“六法”形式谈南阳汉画像石“六美”[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晓松;;试论汉画像砖(石)的绘画性[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文治;;气韵、瞬间和真实性——新闻摄影和绘画美学异同初探[A];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3年
8 李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实主义创作[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9 李波;;唐代墓室壁画女性披帛围系法研究[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天叙;案头与文心[N];美术报;2007年
2 毛琦;辽博开馆巧运作[N];中国文化报;2004年
3 李阳波;年画兴衰史[N];太行日报;2010年
4 吴泽浩;清雅典丽 致思高远[N];中国艺术报;2006年
5 记者 胡云涌;发现别人未发现的美[N];深圳商报;2007年
6 李宝林;谈谈书画同源及骨法用笔[N];文艺报;2009年
7 张小琴;色彩明艳 技法精美[N];中国人口报;2000年
8 秦杰;蒋兆和水墨画价格飙升[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姜成楠;论笔墨[N];文艺报;2004年
10 秦杰;蒋兆和笔下的活阿Q[N];中国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林琳;宋代书画市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顾迎庆;中国人物画造型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卢晓峰;中国人物画面部图式类型与技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4 白苓飞;论蒋兆和人物画的悲悯情怀[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剑武;中国人物画的造型与惯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7 沈伟;波士顿藏(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展;唐代人物画造型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2 马宝军;唐代人物画的造型问题[D];沈阳大学;2010年
3 刘春霞;论唐代人物画的世俗化倾向[D];渤海大学;2012年
4 霍思光;浅谈唐代人物画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D];吉林大学;2007年
5 雷蓥;陕西唐墓壁画侍女形象的艺术风格及演变探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6 汪泽西;《历代名画记》及唐代绘画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芳;浅析唐代绘画色彩的演进[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万康;唐代绘画稀缺性矛盾的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华;“骨法用笔”与中国画的线性艺术[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陈熙熙;唐代题画诗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76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77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