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绘画中的戏剧性
本文选题:戏剧性 + 情节设置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戏剧性是绘画中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他的产生是艺术创新的必然结果。戏剧性一词来源于文学创作中的情节的冲突和矛盾,加大和夸张了文学作品情节中的突然性,可能性。为作品起承转合,渲染气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用德国文学家弗赖塔来说:“戏剧性是凝结成意志和行动的内心活动以及由于自己和别人的行动在心灵中引起的影响。同样戏剧性在绘画作品中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我们通过对美术史上一些时期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入手来研究绘画中的戏剧性的具体表现方式和应用的一般规律。以及到当代艺术这里,戏剧性这一表现方式在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无限丰富的内容和形式。经过一系列具体的分析之后,可以得出戏剧性这一表现方式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绘画的发展趋势。并且很好的把戏剧性运用在作品里,对于艺术家以及艺术创作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的。
[Abstract]:Drama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of expression in painting, his emergence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artistic innovation. The word dramatic comes from the conflict and contradiction of the plot in literary creation, which magnifies and exaggerates the sudden and possibility in the plot of the literary work. For the work,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atmosphere. In the words of German writer Freita, "drama is the inner activity that condenses into will and action and the influence in the mind caused by the actions of oneself and others." The same drama also plays the same role in the painting. We study the specific expression of drama in painting and the general law of its application by studying some representative paintings in some periods in the history of fine arts. And to contemporary art, the dramatic way of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kinds of works of art presents an infinite wealth of content and form. After a series of concrete analysis, we can get the significance of drama in painting,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ainting in the future. And a good use of drama in the works, for artists and artistic cre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薇;;外师造化——北方地域特征与北派山水画创作的关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谢冬莉;;浅析中国艺术精神之意境——天人合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3 蔡兴建;;面对“现实”——现实主义油画的魅力[J];大众文艺;2011年04期
4 邵晓峰;;徐悲鸿艺术精神在当代中国画中的新型演绎[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5 张瑜;;浅议林风眠艺术精神与黑格尔的“正反合”三阶段[J];艺术教育;2011年09期
6 纪众;;关于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宏扬与发展[J];戏剧文学;1991年04期
7 韩鲁华;世纪末情结与东方艺术精神——《废都》题意解读[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6期
8 苏涵;论《红楼梦》的艺术精神与现代小说的民族性[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邵之茜;略论《庄子》对汉赋的影响——汉赋艺术精神探源[J];唐都学刊;2002年01期
10 宋文翔;徐悲鸿艺术精神与21世纪中国画之发展[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新明;;中国水文化的艺术精神初探[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张振华;;中、日电影美学观与艺术精神之比较[大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许祖良;;现实主义:中国画创作的永恒命题[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刘锋焘;王伟;;“中国唐宋诗词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5 许祖良;;现实主义:中国画创作的永恒命题[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6 吴元迈;;再谈文艺和意识形态的关系[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高新慧;段慧兰;齐振兴;;“人文精神”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6年
8 张安健;;傩面具造型艺术初探[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尹安石;周文娟;;儒家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旭光;;悖论与选择——“全球化”语境中华语电影现代化/民族化问题之省思[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萧君和;《隐形手与无弦琴》:实证性的理论总结[N];文艺报;2009年
2 高小立;一生倡导“为人民而舞”的艺术精神[N];文艺报;2006年
3 籍忠亮;畅叙“解衣磅礴”的艺术精神[N];亚太经济时报;2008年
4 周星;艺术精神挽救中国电影[N];北京日报;2007年
5 北大中文系教授王岳川;当代传媒与艺术精神走向[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王臻青;评剧传承重在传承艺术精神[N];辽宁日报;2008年
7 李方元;胸有真山色 秀逸笔墨殊[N];中国艺术报;2009年
8 韩洪刚;遗失与再现[N];美术报;2006年
9 袁运生;董希文的艺术精神及其素描艺术[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汪为胜;水墨与“珠穆朗玛”[N];美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华;汉魏之际艺术精神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易晓明;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闵泽平;南宋理学大家古文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易彬;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屈勇;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韩超;艺术精神的反拨与升华[D];苏州大学;2008年
8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D];东南大学;2005年
10 苏琪;中国古代山水画家人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大梓;曲折艰难的路[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靖青;极端手段下的极度体验——格洛托夫斯基艺术精神与训练实践的共振[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3 李莹;论绘画中的戏剧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王丽;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论[D];西南大学;2008年
5 吴鹏;徐渭的艺术精神[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霞;张爱玲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D];青岛大学;2005年
7 梁兆卫;空白与中国艺术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咏梅;依于传统 游于现代[D];青岛大学;2005年
9 刘媛媛;艺术:拯救的人生[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曹金玲;走向审美的人生[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5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855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