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材料与技法对风景油画中意象表达的影响
本文选题:风景油画 + 材料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从油画发展至今,六百多年的艺术史长河中,油画材料与技法经历了不断地继承与变革,绘画者不断地探索如何使绘画材料与技法更好地表现绘画本体语言。油画在中国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美术工作者追求风景油画意象美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并且愈发重视在风景油画中材料与技法的创新,从而实现内心意象的精神内涵。现今,油画材料与技法的发展已高度成熟和完善,要想另辟蹊径可能性是极其微小,但艺术的创新是不会终结的。如何通过不同的材料与技法对风景油画中意象表达产生影响,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乡趣》系列创作,从意象表达的含义、材料与技法与意象表达的关系、材料层对风景油画意象生成的影响、中西材料与技法结合对意象表达的影响等方面来探究材料与技法对风景油画中意象表达的影响。 本文站在前辈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结合《乡趣》系列创作,,由材料与技法对意象表达的影响作为切入点,在创作实践过程中的自我突破与发展,也是自我的创新。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以《乡趣》系列创作作为主线,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发更深入的意象之美的思考,从而更好地表达《乡趣》系列创作的意象性。
[Abstract]: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oil painting, more than 600 years of art history, oil painting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have undergone continuous inheritance and change, painters constantly explore how to make painting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better performance of painting language. In the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oil painting in China, the art workers are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pursuing the beauty of landscape oil painting image, and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in landscape oil paint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inner image.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oil painting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has been highly mature and perfect. How to influence the image expression in landscape oil painting through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will be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of image expres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and technique and image expression are combined with the series of "country interests". The influence of material layer on the image generation of landscape oil paint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on image expression are explor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on image expression in landscape oil painting.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series of "country interests", this paper takes the influence of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on image express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self-breakthroug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practice is also self-innovation.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the series of "rural interests" can be taken as the main line, which can lead to a deeper reflection on the beauty of the imag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so as to better express the imagism of the series of "rural interests".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志兴;;论书法“势”的美学内涵[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徐志兴;;浅论萧龙士书画艺术及其美学思想——纪念萧龙士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洪忠煌;;艺术意象的构成和表现形态[J];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02期
4 杨建新;;刍议课改中的钢琴课教学与课程拓展延伸[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张鹏飞;;论中国绘画“天人同构”生命理念的审美悟化[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聂雪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自然之美[J];青春岁月;2012年10期
7 马慧娜;;“空灵”与“充实”——宗白华美学人格理想的美学内蕴[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周琼;;“八景”文化的起源及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以云南“八景”文化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宛小平;;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论的真实意蕴——兼与黄应全先生商榷[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戴嘉艳;河州“花儿”中蕴含的自然美[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立光;;汉画像中人物图像的美学特点[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建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游审美观[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红樱;;论环境审美价值的特性[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5 赵国乾;;东方自然观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7 董凯;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D];西南大学;2011年
8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丛琳;生命向着诗性敞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季春燕;论艺术班的诵读教学[D];苏州大学;2010年
7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米丰翠;《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蕴如;演奏直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李萍;汉字造型对现代版面编排设计的启示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2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90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