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绘画艺术研究
本文选题:林风眠 + 绘画形式 ; 参考:《大舞台》2013年12期
【摘要】: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的杰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调和中西",对绘画形式语言进行了多方位探索,为丰富美术创作技法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开创的"彩墨绘画""方阵构图"更是影响深远。本文以林风眠的彩墨绘画为主要考察对象,探讨了林风眠作品在线条、色彩、构图和造型等绘画形式方面的艺术特色,以期使广大绘画爱好者对林风眠的绘画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Abstract]:Lin Fengmian is an outstanding painter and art educator in modern China. He has "reconciled China and the West", explored the language of painting form in many ways,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enrichment of art creation techniques. Its creation of "color ink painting", "Square Array composition" is a far-reaching impact. This paper takes Lin Fengmian's painting of color ink as the main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Lin Fengmian's works in the aspects of online strip, color, composition and modeling, etc. In order to make the majority of painting lovers to Lin Fengmian painting art ha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作者单位】: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分类号】:J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凯;;诗意的孤独——林风眠绘画的价值[J];收藏;2011年07期
2 彭飞;林国利;欧施霞;;试析林风眠花鸟画的艺术特色[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晶;;林风眠与傅抱石仕女画之比较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2 喻琴;;试论林风眠美术教学方法的特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3 王圣松;;林风眠艺术风格浅析[J];美与时代;2006年08期
4 吴颂华;;试论林风眠“中西调和”理论的形成轨迹[J];嘉应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5 任慧娟;黄伟;;谈林风眠的绘画艺术[J];青年文学家;2012年18期
6 林洁;;在艺术中漫步——解读画家张懿美[J];青春岁月;2012年23期
7 任仲龙;;浅析林风眠油画人物艺术[J];文教资料;2008年27期
8 卢攀攀;;试论林风眠调和中西艺术的和谐统一[J];文教资料;2011年05期
9 张瑜;;浅议林风眠艺术精神与黑格尔的“正反合”三阶段[J];艺术教育;2011年09期
10 平瑶;;从“玉女”到“欲女”——林风眠人物画题材嬗变的文化内涵[J];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欣歌;林风眠与中国画新传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李昌菊;油画民族化再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张伟平;民族绘画之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李文;中国现代美术体制与写实美学意识的建构[D];西南大学;2012年
6 刘军平;艺术与大众[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7 金临;吴大羽绘画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颂华;林风眠“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欣歌;从“中西调和”论到绘画的现代转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3 王翔宇;雷圭元图案学理论与中国图案学体系的建立[D];清华大学;2004年
4 郑晓慧;一位独立思想者的探索[D];河北大学;2005年
5 谢洪波;东方美的现代探索[D];四川大学;2005年
6 郭莉;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唐佳;中国油画的写意图式及其美学品格[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詹颖;从引领运动到“缺席”历史[D];四川大学;2007年
9 朱丽华;刘海粟与林风眠绘画及思想比较审美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王婧;艺术史研究的新视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崇明;为什么陶醉?——对《我爱林风眠的画》一文的意见[J];美术;196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敬一,陈潇;林风眠:调和者的戏曲之梦——论林风眠戏曲题材绘画中东方符号运用的流变[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沈柔坚;;林风眠的艺术魅力永存[J];新美术;1992年03期
3 舒湘汉;走出程式:林风眠“西体中用”的水墨画[J];文艺研究;2005年07期
4 龙宝宝;;林风眠画作精髓《雁归图》——美在孤寂[J];中国拍卖;2005年07期
5 董伏玲;;“中画之魂,西画之格”——林风眠绘画艺术特色[J];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刘媛洁;;林风眠与《宝莲灯》[J];报刊荟萃;2007年10期
7 叶茂中;;孤独者的心灵盛宴[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8年04期
8 郑春泉;;论中西绘画思想的异同——林风眠的艺术融合之美[J];美术大观;2008年12期
9 ;国美之路·林风眠师生联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J];中国画画刊;2010年05期
10 高华;;绘画构图教学初探——林风眠作品构图剖析[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德;;试论黄平苗族泥哨的艺术特色及价值[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孟云飞;;流行书风浅议[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3 胡新立;郑建芳;;邹城汉画像石艺术特色浅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聂危谷;;论中国画人文精神之得失[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5 钟国富;;璀璨夺目的竹簧工艺——略论江安竹簧工艺源流及其形态特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缪印堂;;儿童漫画二题[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7 王小雷;;草根的力量——浅析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的艺术特色[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屈一锋;;论中西不同的民族心理对绘画风格的影响[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9 周越;于媛媛;;民间年画艺术特色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索[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韩鄂生;;水彩画的发展与多元性[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牟建平;林风眠画作辨伪[N];美术报;2007年
2 ;林风眠与磁州窑[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 梅墨生;读林风眠、关良、赖少其画心语三章[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李伟铭;林风眠、关良、赖少其艺术异同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步 柏;最贵的《鸡冠花》[N];中国商报;2005年
6 水天中;独立精神和现实情怀[N];人民日报;2002年
7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 聂危谷;体验与表现的双重超越[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8 宗 迅;油画大家金秋纷纷办展[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建宏;宁斧成金石书画遗作展举行[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高素娜;柳和清藏林风眠作品再惹争议[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欣歌;林风眠与中国画新传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2 唐楷之;生命现场[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赵笺;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于洋;激变与守护的现代求索[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轩敏华;中国画笔墨生态蠡说[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6 尚可;中外绘画融合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商勇;艺术启蒙与趣味冲突[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8 陶宇;雕塑公园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靳卫红;论中国20世纪绘画范式的转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李彦锋;中国绘画史中的语图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子;论林风眠的绘画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郑晓慧;一位独立思想者的探索[D];河北大学;2005年
3 刘海霞;林风眠绘画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4 王雪;林风眠彩墨山水画形式语言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5 袁志刚;浅析卢西恩·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演变及其艺术特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振志;论维米尔油画的艺术特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虞岚;苏绣艺苑大师蒋雪英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龚明婵;中国当代水彩风景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红丰;雷诺阿印象主义画风的追寻[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高晓利;龚建新人物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19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919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