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国内中晚明诗画关系研究述评——以个案型研究为考察范围
本文选题:诗画关系 + 中晚明 ; 参考:《文化艺术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中晚明时期是我国古典诗画关系发展较为突出的历史阶段之一。对中晚明诗画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考察与反思,是学界进行深入拓展的必要环节。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有关此方面的专题型考察,根据研究目的可划分为"因画及诗""因诗及画""诗画同论"三类。每一类均有不同学者在不同程度上的关注与探讨,展现了新时期国内学者对中晚明诗画关系研究的基本形态。其中折射出的学术效应及研究展望,主要在于:断代研究整体滞后,有待于更多学人的广泛参与;诗画关系研究需具备打破学科局限的"跨学科"意识;研究对象过于集中,存在较大可开拓空间;创作与理论需相结合。
[Abstract]:The mid-late Ming Dynasty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historical stag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poetry and painting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academic circles to explore and reflect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paint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ies. Since the new century, the domestic scholars' research on this aspec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because of painting and poetry", "because of poetry and painting", "on the same theory of poetry and painting". Each category has different scholars in different degrees of concern and discussion, showing the new period of domestic scholar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te Ming Dynasty poetry and painting of the basic form. The academic effect and research prospect reflected from the study mainly li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whole research of the dynasties is lagging behind, and more scholars should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painting should have the consciousness of breaking the limit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oo concentrated. There is a great space to open up; creation and theory need to be combine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创意研究计划项目“中晚明诗论与画论会通研究”(项目编号:2016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敬鹏;;“文学图像论”视野下的中国“诗画关系”学术史重估[J];学术论坛;2016年04期
2 于广杰;张世斌;;明末画家李流芳的“诗意画”创作及审美风貌[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年11期
3 袁宪泼;;公安派诗学新变中的书画因素[J];文学遗产;2015年06期
4 郑长安;;晚明书论文论关系研究——以董其昌、袁宏道崇“淡”思想为契入点[J];明日风尚;2014年24期
5 邵军;;从竟陵派与画家的交游看晚明文人的“诗画兼善”[J];文艺研究;2014年11期
6 杜娟;;王世贞与董其昌:两种不同倾向的绘画史观与画史建构方法——兼谈绘画史写作的立场与原则(下)[J];西北美术;2014年03期
7 辛一江;;浅说担当的题画诗与诗画观[J];西南学刊;2013年02期
8 俞丹;;明代“江岸送别”图式的演变——以沈周《虎丘送客》为例[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程日同;;由守雅持正到雅俗相济——文徵明诗画融通过程中的文艺“俗”化路径[J];河北学刊;2013年06期
10 程日同;;论沈周诗画的“俗”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宇辉;“唐伯虎点秋香”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杰;李日华的文艺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郝丽;才子本色、落花低吟[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2 石张燕;《唐诗画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康健;文征明绘画艺术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年
4 姜斐斐;文徵明的山水世界[D];复旦大学;2010年
5 孙珂;惟将搏击应凉风[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薛毅;;试论明式家具中线条装饰艺术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7年06期
2 魏刚;刘璐亚;;新世纪以来国内中晚明诗画关系研究述评——以个案型研究为考察范围[J];文化艺术研究;2017年02期
3 赵敬鹏;;文学的“形象”“语象”与“图像”——评《形象诗学原理》[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4 邵军;张驰;;故宫博物院藏《张瀚宦迹图卷》初步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6年02期
5 杜娟;;柯律格《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对王世贞《文先生传》的错判[J];文艺研究;201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亚楠;冯梦龙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刘炳涛;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买艳霞;唐寅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洁;代际传承—吴门文氏家族的书画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邓力娜;文徵明山水画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3 俞斌;晚明至清苏州文氏家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蓓蓓;元以来“寒林钟馗”图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林水钰;唐寅仕女画造型与色彩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6 童怡倩;文徵明“茶事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杨喜艳;文徵明的社交艺术对其书画风格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吴金阳;明代中晚期文士旅游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纪圆;基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的拙政园模型量化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苏丹曼;论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狂逸风格[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冬冬;;如何面对影像?——以余伯特·达弥施的摄影图像现象学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段德宁;;施为性:从语言到图像[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3 赵宪章;;“文学图像论”之可能与不可能[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黄万华;;学校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学阅读状况调查[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08期
5 赵宪章;;语图互仿的顺势与逆势——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程日同;;论明中叶吴中诗画的融通——形象载体的人文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程日同;;论明中叶吴中诗画同体的发展及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杨铸;“诗画本一律”——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自觉选择[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9 蒋寅;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J];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10 尹吉男;明清鉴定家的晋唐画概念──中国书画鉴定学研读札记之二[J];美术研究;199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钰;唐寅仕女画与唐代仕女画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张世娟;明代仕女画述略[D];苏州大学;2009年
3 祝洪珍;明代仕女画与其生态文化环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谢丹;唐寅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许丽媛;唐寅人格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6 吴国富;论唐寅适志游[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进生;明清画谱画诀初步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8 王宗英;明清仕女画的社会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琼人;;冯明诗的画[J];椰城;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1924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92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