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花鸟画组画创作中的审美情趣
本文选题:北方花鸟画 + 地域性 ; 参考:《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些年,北方地区出现了以高卉民先生为代表的北方花鸟画派,专门将高寒带动植物和日常生活为描写对象的画种。“北方花鸟画”主要展示北方地域性的创作精神。在深入研究中国写意花鸟画传统,,在继承传统精粹的同时。深刻的体悟地域性审美情趣为北方花鸟画的作出的贡献。这种独特的北方地域性审美情趣,大大拓展了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内容。 全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针对北方花鸟画的内涵进行简要概述;二是在形式语言与花鸟画技法的研究的基础上阐明我在“北方花鸟画”创作中的新感受;三是通过研究地域性审美情趣价值来表现我对北方花鸟的地域性审美趣味的取向。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Northern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School, represented by Mr. Gao Huimin, specialized in the description of plants and daily life. The Northern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mainly shows the spirit of the northern region. In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freehand brushwork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while inheriting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ional aesthetic taste for the northern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his unique northern regional aesthetic taste greatly expanded the creative content of Chinese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connotation of northern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the second is to clarify my new feelings in the creation of Northern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formal language and flower-and-bird painting techniques. The third is to study the regional aesthetic value to express my orientation to the regional aesthetic taste of northern flowers and birds.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裕雄;审美静照与艺境创构──宗白华艺境创构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叶华;山水和旅游的结合——论谢灵运山水诗与传统的写景诗、行旅诗、游览诗的不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潘望森;;山水画色彩风格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吴永波;;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李道先,侯曙芳;简论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审美特征[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高丽丽;柯孔亮;;园林石峰的品鉴与文人绘画思想[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7 薛晓飞;;论中国风景园林“借景”理法之“借景无由,触情俱是”[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8 杨晖;严羽“气象”说评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陈育德;灵心妙悟 感而遂通──论艺术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高倩;;苏新宏“新生态”艺术的价值[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4 杨娅萍;;有容乃大——试论新时期美术教师前进的方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杨絮飞;;以谢赫“六法”形式谈南阳汉画像石“六美”[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树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吗?——对艺术本质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沈心敏;王之栎;刘雨川;;试议摩擦学的美[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8 袁恩培;张磊;;论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张璋;段嵘峰;刘晗;;在地学科普中探索“地学艺术”之路[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年
10 董焱;;以舞蹈关注生命健康——中国当代健身舞蹈的价值体系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6 阴澍雨;明代写意花鸟画溯源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8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9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胡新群;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2 江保锋;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木子;装饰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系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湃;色彩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晓妹;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月;浅析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形神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9 谢晓霞;凝神写心、千古绝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震;袁运甫艺术综述[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31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93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