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油画现代性进程中的平面化与象征性

发布时间:2018-05-25 08:44

  本文选题:现代性 + 审美现代性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对“现代性”这个问题的探讨在西方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自18世纪以来,以启蒙运动为主导的“现代性”迅速波及到西方的哲学、史学、文学以及美学的各个领域。那么现代性涉及到艺术及美学问题上,就与西方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化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出现的现代主义艺术开始,“现代性”问题也是理论家在艺术中反复进行论述的学术命题。从西方美术发展史看,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一个转折点,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印象派绘画兴起,欧洲现代艺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可以看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导致人类意识形态的变化,因此就必然带来艺术观念和形态的变化。任何艺术都是特定的社会环境及时代精神的综合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所以从艺术的某种角度来看,“现代性”就是现代社会中的艺术所体现出来的时代人文精神。 西方的20世纪正是动荡突变的世纪。社会变革、文化变迁、充满着矛盾、对抗、分裂,西方美学同样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于是有关艺术的一切也被彻底颠覆了。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古典主义、传统文化的反叛。随着古典文化的衰败,现代主义文化的兴起,现代主义文化彻底动摇了古典文化根基,这对人们的主观意识带来巨大冲击,人们认为传统的审美原则已不能满足人们评价这个世界的艺术了。于是在绘画艺术领域,艺术家们的创作形式和绘画语言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再采用机械如摄影般的客观再现,而是更多地采用抽象的手法,把客观事物加以变形、夸张,重组,用主观的表现方法,重新安排和组织画面,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这样的变化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趋势,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新的艺术观念、艺术理论及艺术形式得到人们及艺术家的普遍认可。之后出现的抽象艺术、波普艺术、极简主义等艺术流派,逐渐形成了艺术形式多元化并存的现代艺术新局面。艺术家们从观念上、题材上、形式及绘画语言上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和大胆创新。 平面化绘画作为绘画语言形式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普遍运用于当代油画的创作中,从而使画面具有一种平面化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更纯粹。它强调对视觉空间的新发现、画面的结构形式、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情感观念以及画面所传达出来的示意性和象征性。画家们通过自己对世界、社会、人生的所感所悟为目的,进行绘画的再创造,使画面饱含着一种情感,一种情调,体现出艺术家对绘画有更进一层的新的认知。 平面化产生的形式上的美感,同时具有一定符号化特征,蕴藏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平面化绘画中,越来越多的体现的是创作者的观念层面和画面所蕴含的象征意味。所以艺术家经常借用平面化形式所产生的象征性意味作为自己的精神观念的表达方式之一,可以传达出特殊的意义和独特的情感。象征的运用不仅给艺术家带来更广阔的联想空间、增强绘画语言的表现力,而且可以调动欣赏者发挥自己想象的积极性,使艺术更具感染力。因此,本文以油画的现代性进程为引线,分别对绘画的平面化表现形式以及平面化与象征性的关系为主要内容进行具体论述。 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有关现代性所涉及到的一系列考源问题,如现代性概念的界定、与启蒙运动的关系、现代性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它自身的双重性,以及由社会现代性引发出来的有关艺术现代性的审美问题,以此得出油画现代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个结论。第二章概述了西方油画平面化绘画形式的历史转变,包括绘画平面化的概念,提出了什么是绘画的本性问题,从艺术自身的分化问题上指出平面性才是绘画的本质属性。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平面化的表现形式在西方油画中的体现,分别从平面化形式的早期端倪到成熟期再到当代的平面化形式的新探索期这几个阶段来对大师作品从空间、色彩、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透彻分析。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平面化的绘画形式形成了作品的象征色彩意义。从平面化的表现形式来引发出有关绘画传达出的象征性思考,先概括论述了象征性概念、本质特征、表现形式、绘画中的象征性,,并指出形式化与象征性的关系,最后重点分析作品中由于这种平面化的形式传达出的象征性意义。第五章综述平面化和象征性在绘画中的意义。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mpressionistic painting , the modern art of Europe is a turning point . As a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mpressionistic painting , the modern art of Europe has become a historical stage . As a result , the modern art is a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 Therefore , from some point of view of art , " modernity " is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the times embodied in modern society .

With the decline of the classical culture and the rise of the modern culture , the modern culture completely shook the foundation of the classical culture . As the decline of the classical culture and the rise of the modernism culture ,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art has been completely destroyed . With the lapse of time , the new artistic conception , art theory and art form have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people and artists .

As one of the forms of painting language , the graphic painting ha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oil painting , which makes the picture more pure . It emphasizes the new discovery of the visual space , the structure form of the picture , the artist ' 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 the emotion concept and the image of the picture .

The aesthetic feeling in the form of planarization , meanwhile , has a certain symbol characteristic , and contains rich imagination space . In the graphic drawing , more and more are the symbol meaning of the author ' s conceptual level and picture . Therefore ,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mbol can convey the special meaning and unique emotion as one of the expressive ways of its own spiritual idea .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mbol not only brings the artist with a wider associative space , enhances the expressive force of the painting language , but also can arouse the appreciation person to exert his imagination and make art more infectious . Therefore , this article takes the modernity process of oil painting as the lead , and makes concrete discussion on the expression form of paint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narization and symbolic .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a series of questions about modernity , such a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ity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 and the duality of its own , and the aesthetic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modernity of the art ,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modernity of the society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吴敏;田益琳;;《老学庵笔记》词语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屈晓勤;张鲲;廖一联;;“陌生化”原理的建筑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4 周心懿;;沃霍尔式波普艺术对商业设计的影响[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5 蒲天村;;对植物色彩艺术的研究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6 龚云;陈琳;;几条水文学定理·定律和推论研究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7 储可可;;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8 张晓玲;;论广告创意中的视觉化转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汪巍,过伟敏;信息时代的环境及其审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李鸣钟;;表现主义内在因素对绘画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浩;;潜意识或无意识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张红霞;;瓷性肌肤下的现代“身体”表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霍楷;;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10 燕杰;曹春晓;;插画设计中的情感色彩表达[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旭峰;危机与创伤[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孙红竹;新时期中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菲;现代包装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孙琳;徽派建筑中吉祥文化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冯素娟;服装平面广告图形的同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沈婷;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高珊;我国船舶企业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32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932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5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