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密闺阁到公共空间——以1929年全国美展参展女画家群体为中心
本文选题:女画家 + 美术展览 ; 参考:《美术研究》2017年05期
【摘要】: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女画家较少,该现象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近代女性解放运动和女子艺术教育的发展,女画家越来越多。她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断现身社会公共空间。1929年全国美展中,近百位女艺术家首次集体亮相,成为该展的一大亮点。参展者多为受过学校教育的知识女性,并拥有体面的社会职业,是经济自立的新女性。她们基本代表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画家的真实生存状态。另,女画家的参展作品具有明显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特征,当然也不乏时代创新性。全国美展的权威性和公开性,一则强化了女画家对其主体身份的自我认同,同时也提高了她们在美术界的地位和影响。本文认为,美展是近代女画家走出传统私密闺阁,走向社会公共空间的重要媒介和平台之一。。
[Abstract]:There were few female painters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art, which lasted until the late 19 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20 th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and women's art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women painters. They took an active part in social activities and constantly appeared in social public space. In the 1929 National Art Exhibition, nearly 100 female artists appeared collectively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became 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the exhibition. The exhibitors are mostly educated women with school education and have a decent social career. They are new women who ar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They basically represent the true existence of female painters in the 1920s and 1930s. In addition, the female painters 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of course, there is no lack of era innovation. The authoritativeness and openness of the National Art Exhibition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self-identity of female painters, but also enhance their status and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fine arts. This article holds that the art exhibi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dia and platform for modern female painters to walk out of the traditional secret boudoir and move towards the social public space.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2-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苏;公共空间中的艺术[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阅读的公共空间[J];东方艺术;2006年18期
3 张琦;班福臻;;艺术设计学研究视野中公共空间的含义[J];文艺研究;2012年12期
4 张琦;;艺术设计学研究视野中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J];艺术评论;2013年01期
5 ;脱离架上的雕塑如何面对公共空间[J];中国美术馆;2006年03期
6 钟安;陈杏;;公共艺术中的公共空间[J];装饰;2006年01期
7 王森林;;公共空间的形成:现代性设计之一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徐国源;;“现代性”议程与文化“公共空间”的衍变轨辙[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9 覃文华;;公共空间浮雕分析[J];美术大观;2010年06期
10 欧阳国辉;杨_g;;博物馆要素在室内公共空间中的运用[J];南方论刊;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段炼;王鲁;;城市空间里的“文本身体”——西方当代摄影艺术中女性身体与身份的精神分析及社会意义[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姜纬;摄影与公共空间[N];中国摄影报;2007年
2 北京记者 王隽;城市:延伸中的公共空间[N];经济观察报;2009年
3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教授 孙惠柱;呼唤作为艺术的都市公共美术[N];文汇报;2007年
4 范昕;展厅书法:从书斋走向公共空间需把握尺度[N];联合日报;2013年
5 彭宽;让公共空间再多些“精神绿地”[N];中国艺术报;2012年
6 江村;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N];东方早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余宁邋邱振刚 彭宽 张亚萌 云菲;拓展公共空间,以美术的方式[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何碧;“扫公园”扫什么[N];中国摄影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帆;我国公共空间艺术的文脉[D];吉林大学;2005年
2 谢益民;壁画艺术在当代公共空间中的应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3 尹雪;“无障碍识别”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4 蒋丹青;地铁站公共空间导向性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谢雨蒙;文化性公共空间中的创意设计研究及应用[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6 韩柳杉;论雕塑语言中新的表现形式—动态雕塑[D];天津美术学院;2016年
7 张浩;公共空间中的金属艺术造型—锻铁工艺实践[D];清华大学;2015年
8 周馨;浅析雕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9 张岩;交互展示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创意表达[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10 杨倩;公共空间导示系统图形的个性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81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98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