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藏族绘画中龙形象的审美探析

发布时间:2018-06-17 06:58

  本文选题:藏族绘画 + 龙形象 ; 参考:《青海民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藏族绘画中的龙形象见证了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更见证了藏族本土宗教与佛教的融合。藏文化中的龙以其独特的形象流播于雪域高原的山川湖泊间,维系着高原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又被雪域高原的人们视为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她的绘画形象凝聚了雪域高原山水湖泊的灵动之气,又充满了藏族群众对大自然的敬仰与爱戴。 文章的第一部分从藏族龙形成的自然语境和历史语境研究入手分析了藏族龙的起源与形成。在前人三种研究学说的基础上,对藏族龙崇拜的历史进行史料考述和分析,得出藏民族的龙崇拜源于自然崇拜,龙的概念在苯教时期已经形成的推断,并对藏族龙形象和内涵发展经历的四个时期进行了总结。从图像研究的角度,对早期文献描述和壁画以及墓葬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再现藏族早期的龙形象。对藏族龙形象的起源,发生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并对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影响下的龙造型特点进行了概括。 文章的第二部分从藏族绘画中龙的种类与审美特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对龙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对龙造型的演变与发展进行了整理,分析了龙造型变化的原因。在对龙的种类与造型划分的基础上,,运用图像志研究法,结合手绘材料、壁画、唐卡及民间彩绘,分析各种造型的龙所具有的不同艺术特征和美感;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对藏族绘画中的龙形象进行审美解读。 文章的第三部分分析了藏族绘画中龙的审美意象和象征意义,挖掘了绘画中龙形象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将龙形象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宗教信仰内涵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藏民族对龙形象崇拜和喜爱的审美心理成因,总结了藏族绘画中龙形象的审美价值。 结语部分结合论文的写作过程,对文章的创新点和研究要点进行了总结。
[Abstract]:The dragon image in the Tibetan painting has witnessed the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ultural art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in our country as a multi - ethnic country , and has witnessed the integration of Tibetan native religion and Buddhism . The dragon in the Tibetan culture is cast in the mountains and lakes in the snow - domain plateau with its unique image , and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order of the peopl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rights and wealth by people in the snow - domain plateau ;
Her paintings have condensed the spirit of the mountains and lakes in the snowfield , and filled with the admiration and love of the Tibetan people to nature .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ibetan dragon from the natural context and historical context of Tibetan dragon formation .
The characters of dragon ' s modeling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influences in different periods are summarized .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es of dragon and it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pecies and aesthetic features of the Tibetan painting , and sorts out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ragon ' s modeling .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es and shapes of the dragon , the paper uses the image - based research metho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artistic features and aesthetic feeling of the dragons in various shapes by combining the hand - drawn materials , the frescoes , the Tang cards and the folk paintings .
From the aspects of modeling and color , the aesthetic interpretation of dragon image in Tibetan painting is carried out .

The third part of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esthetic image and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the dragon in the Tibetan painting , excavating the aesthetic value contained in the dragon image in the painting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rtistic value , historical value ,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religious belief contained in the dragon image , analyses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to the dragon image worship and affection , and summarizes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e dragon image in the Tibetan painting .

The conclusion part combines the writing process of the thesis , summarizes the innovation points and the research points of the article .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莉;;北京地区藏族民族语认同感调查及分析[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石硕;试论康区藏族的形成及其特点[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3 东主才让;藏族古代部族与藏族姓名浅谈[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年01期

4 夏敏;;独具魅力的藏族马文化[J];百科知识;2014年04期

5 龙珠多杰;苏发祥;;藏族[J];西藏人文地理;2006年06期

6 才旦;藏族建筑艺术浅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7 刘勇;;“藏族传统史学”学科概念分析[J];中国藏学;2006年02期

8 汪玺;师尚礼;张德罡;;藏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Ⅳ)——藏族牧民的生活[J];草原与草坪;2011年04期

9 韩康信;张君;;藏族体质人类学特征及其种族源[J];文博;1991年06期

10 谢秀丽;;浅论藏族天葬习俗形成原因[J];金田(励志);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骆桂花;;藏族文化与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2 鄂崇荣;;民间信仰、习惯法与生态环境——试析青海藏族生态观念对保护草原环境的影响[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3 赵国栋;;藏族节庆日中的茶文化[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4 周拉;;藏族神山崇拜及其文化功能分析[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5 先巴;;与自然和谐的藏族传统能源文化刍议[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6 张征;张玉荣;;透视藏族青年汉语微博热[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康春英;;藏传佛教中的爱国主义情愫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8 杨士宏;才让;英加布;;新时期藏传佛教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西藏自治区为例[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央倩;藏族茶俗浅谈[N];甘孜日报(汉文);2005年

2 裴闯、拉巴、季明;藏族人没有姓氏?那已成为历史[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邓本太;《藏族民间棋艺》序言[N];青海日报;2008年

4 记者 熊燕;两种基因助藏族人群适应高原[N];云南日报;2010年

5 江舒;藏族人名汉字音译将有规可循[N];西部时报;2010年

6 眉宇;藏族日常食俗[N];西藏日报;2003年

7 任新建;藏族饮茶历史小考[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8 益邛;藏族起源小议[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鹏;藏族本是中国北方人[N];北京科技报;2009年

10 任新建;藏族饮茶历史小考[N];西部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措;藏族法律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魏贤玲;卓尼藏族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切吉卓玛;藏族传统婚姻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温有锋;西藏藏族起源初探[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骞;藏族低氧适应与遗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于宏;试论当代藏族汉语文学的三维结构和双重品格[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徐美恒;论藏族作家的汉语文学[D];兰州大学;2006年

10 贺军栋;占族人群Y染色体研究及藏族人群乳糖耐受遗传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永山;藏族传统性文化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梅普明;全基因组等位基因差异分析发现新的低氧反应基因与藏族高原适应相关[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3 闫脑吾;藏族护身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旦正加;藏族“央”文化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陈笑鸥;藏族的色彩审美和藏族文化[D];兰州大学;2007年

6 吉薇羲;藏族吉祥符号解析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7 旦增卓嘎;试论藏族酒文化[D];西藏大学;2013年

8 侯庆先;轮回与超越:藏族传统生死观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普华才让;论藏族吉祥符号及其象征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温梦煜;藏族食鱼规避的成因与演变[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30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030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7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