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当下中国水彩艺术的审美取向

发布时间:2018-07-14 21:57
【摘要】:对于美感(美)的理解与判断,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会因为历史的积淀、社会观念、民族特色、时代潮流的变化而改变。水彩艺术语言是轻快、明亮和流淌的。水彩的偶然与瞬间性,使其创作出的画面效果同中国画的意境美和写意手法所表现出来的美感相似,因此在中国受到艺术家及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科技信息推陈出新和交流全球化,观念思维的转变促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中国水彩作品创作正处于试探性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过程之中。艺术家对水彩作品中美的追求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当下水彩作品中既有中国传统的民族特性,也有前卫的时代感。本文通过对水彩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当下中国水彩艺术的审美价值。有关美的研究方向,无论是侧重形式的方向,还是重情感方向;无论是水彩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还是审美主体的主观心态,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理解和个性的诠释。虽然现实世界中的“美”是美的事物的共同本质,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感受、直觉及经验、运用水彩这种艺术形式得以表达出他们思想和审美价值观。观者也在无时无刻不被水彩艺术作品中的观念情感和意境所感染。水彩作品的观者在这种审美过程中与艺术家中情感得以传递,相互影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万道并行而不相悖”。在这种互动中彰显出当下中国水彩艺术个性及多元化审美的取向。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and judgment of beauty are never fixed, they will be chang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history, the social concept,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end of the times. Watercolor art language is light, bright and flowing. The accidental and instantaneous nature of watercolor makes its picture effect similar to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beauty and freehand brushwork of Chinese painting, so it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and loved by artists and the public in China. In the ag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with the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the change of the concept of thinking urges people to form different values, and the creation of watercolor works in China is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diversified and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Artists have different pursuit of beauty in watercolor works. Therefore, watercolor works have both Chinese traditional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vant-garde sense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analyzes watercolor works to understand the aesthetic value of Chinese watercolor art.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beauty, whether it emphasizes the direction of form or the direction of emotion; whether it is the beauty of form in watercolor art works, or the subjective mentality of aesthetic subject, everyone has their own unique understanding and individual interpretation. Although "beauty" in the real world is the common essence of beautiful things, artists can express their thoughts and aesthetic values through their own feelings, intuition and experience. The viewer is also always affected by the concept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of watercolor art works. The audience of watercolor works in this aesthetic process and the artist emotion can be transmitted, mutual influence, "all things together and not harm, all parallel and not contradictory." In this interaction, the current Chinese watercolor art personality and diversified aesthetic orient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维兴;水彩人物画之我见[J];中国艺术;2000年03期

2 关维兴;;浅谈水彩人物画[J];美术大观;2000年06期

3 坎勒;论“玻卡水彩”的艺术追求[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秦 宏;水彩艺术的形式特色[J];云梦学刊;2002年02期

5 杨俊甫;;初识水彩——浅谈水彩感悟[J];北方美术;2003年03期

6 党天才;陕西水彩艺术发展之我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顾森毅;论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03期

8 蒋振立;稳步前进的中国水彩——写在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上[J];美术;2005年11期

9 邹建敏;;谈“广派”水彩艺术[J];艺术教育;2006年07期

10 周刚;;操千曲而后晓声——认识、提升中国水彩艺术的品质[J];艺苑;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唐绍伟;;强化水彩的民族化特色——谈水彩教学的课程改革[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刘畅;;探寻综合材料在水彩教学中的应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俊伟;津门办展纪念“水彩60年”[N];中国商报;2009年

2 张龙;全力打造白庄水彩之乡[N];石家庄日报;2012年

3 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常务副主任 中央美院教 王维新;率真、质朴的水彩艺术[N];美术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严长元;湖北水彩三问[N];中国文化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潘宁;当代水彩,杭州高调博眼球[N];杭州日报;2008年

6 赵澄;世界五大洲水彩名家荟萃金陵[N];美术报;2010年

7 叶子;思想是艺术家创作动力[N];光明日报;2013年

8 邵大箴;殷保康的水彩艺术创作[N];中国艺术报;2014年

9 吉林省通化市 卢元惠;水彩艺术琐谈[N];美术报;2005年

10 林木;艺道漠漠 运化宏博——张英洪先生优美宁静的水彩人生[N];美术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宁;水彩语言在设计思维表达中的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当代中国水彩风景画艺术表现力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丽;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西方水彩风景画技巧完善过程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邹建敏;浅析中国水彩艺术语言形式的边缘化、多元化[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陆浩然;试论写实水彩静物画中的创新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奇;中国水彩人物画的现状与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6 汪铭;通过水墨看水彩[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宾;水彩前的水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宇;浅谈水彩写生的魅力[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洋;漫画绘本中的水彩插画[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新悦;水彩创作中的情感表达[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23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123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3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