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画家自画像创作中的情感隐喻探微
本文关键词:关于梵高绘画中的宗教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0年
西方画家自画像创作中的情感隐喻探微
张艳妮
【摘要】: 综观西方绘画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擅长风景画,还是擅长肖像画的画家,几乎都为自己画过自画像。他们的表现形式层出不穷,有写实的,有表现的,有具象的,有抽象的,画面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目前,艺术界越来越重视对艺术家的肖像画的研究,而对自画像的研究更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手段。自画像如同画家的自传,把它们分别作为研究个体,对于研究不同时代画家的情感隐喻、绘画理念、色彩规律等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讨论自画像这种特殊的人物画艺术形式,可以更准确的研究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绘画理念,并能够结合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把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者。其次,自画像创作贯穿整个西方绘画史,融汇了西方各个绘画流派的精神理念和表现手法,研究这些著名画家的自画像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还有就是,自画像就像是窥探大师心灵的一个放大镜,通过与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对于提高观者的艺术修养,陶冶身心是大有益处的,所以,自画像还具有重要的美育意义。 习画之人,应该都有这种心理倾向,喜欢陶醉于一切美好的事物之中,有强烈的表现欲和自恋情结,“自恋”一词用在大师身上更为纯粹。探索是时代的主题,通过研究西方画家的自画像,从而把艺术家内心的真实情感发掘出来,借此探讨绘画创作中作者心理特征的变化过程,关注这些艺术家和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自画像的创作过程应该是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融合过程,以研究自画像为引子,来分析画家的内在情感与绘画创作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以及他们的创作动机是如何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的,是我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意图。 文章共分为六章,介绍了从西方绘画源头到20世纪以后的画家自画像的心理变革,总结出五组“变”,即从“文字”到“形象”的演变,从“工匠”到“画师”的蜕变,从“宗教”到“世俗”的嬗变,从“叛逆”到“殉礼”的罹变和从“视觉”到“图式”的骤变。全面分析了西方画家在不同时代主题下创作思维的迥异,深入探讨了情感隐喻在画家自画像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出情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家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离不开艺术情感力的支撑。本文围绕自画像的发展历程,从不同的侧面分析西方画家的自画像,包括表现形式的演变,画面构成的演变,重点突出不同绘画流派的画家创作观念的差异。然后列举文艺复兴前后比较有代表意义的画家的自画像,典型个案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自画像创作与个性风格相结合。以此作为探求艺术家们创作过程中思维变化的手段,继而阐明他们是如何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艺术作品的,借以进一步阐述自画像创作中深深的情感隐喻。 自画像是艺术家心灵的一面镜子,是艺术家创作情感的集中体现,是艺术家自然流露出来的心灵独白。自画像凝聚着艺术家的灵魂和生命,在本文中,我将带领大家与艺术家进行近距离的交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2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笑蕾;自画像中自我意识与创作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云鹏;关于梵高绘画中的宗教性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3 潘晓良;当代具象绘画的创造性转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金阳;情感隐喻与印痕[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翟文奇;浅论鲁本斯的创作及艺术风格[J];北方论丛;1996年06期
2 丁宁;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永恒的《梵高传》[J];出版参考;2005年26期
3 娄宇;向宏年;;用绘画写就的生命日志——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洛自画像评述[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夏晓静;“有力之美”——鲁迅对珂勒惠支版画的审美选择[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08期
5 涂先智;;风格断裂与精神深渊——对丢勒《1500年自画像》的解读[J];美术;2009年07期
6 林大梓;;西方隐藏式自画像[J];新美术;2008年06期
7 吴冠中;谈梵高[J];艺术评论;2004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与平;自画像中的自我呈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刘康凯;;审美意识形态论争中三种替代性理论方案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沈兰;;从永乐宫和西斯廷教堂看中西壁画在艺术语言上的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杨芳;;论现代水墨的精神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许英英;矫苏平;;谈空间序列的节奏[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7 肖晴;;符号中的美与设计思维——波特兰市政厅的形象与精神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8 庄英邦;;浅论舞蹈中的意境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杨芳;;谷文达和中国当代抽象水墨艺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张培;孟朝;聂庆娟;王中华;李艳;;园林艺术与音乐艺术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飞;喻晓;;论设计的客观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晓莹;;红黄蓝与黑白灰——谈当代中国油画色彩的置换与衍化[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4 陈伟;陈正勇;;2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文学性[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邹红;;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及对当代话剧的启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6 姚朋;;浅析事件因素对风景园林场所感的影响[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程晓曦;单军;;地域性城市设计与研究的逻辑理念——以青海省海南州恰卜恰镇城市设计为例[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宁;孙迟;;论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意性应用[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10 孟维;;多维视野下平面设计的新发展[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6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海萍;维柯的诗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琦;基于产品意象的感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天翔;费尔南多·波特罗艺术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学军;伦勃朗和他的自画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宋群;;自我世界的镜像——自画像[J];当代艺术;2006年03期
3 陈华;;人格与画格——以梵·高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任杏媛;;渴望的美丽图象——分析女性艺术家自画像中的女性身份[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2期
5 张建涌;;“我这样描绘了我自己”——丢勒《自画像》探析[J];大众文艺;2011年01期
6 杜宝印;曲哲;;梵高《割掉耳朵的自画像》浅议[J];消费导刊;2009年09期
7 夏长春;;浅析梵高——向日葵[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8 杨燕;;巴克——杰克·伦敦的自画像——读《荒野的呼唤》[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9 薛毅;;自画像艺术语言形态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9年20期
10 刘剑利;浅析西方画家的自画像[J];南都学坛;199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大梓;西方自画像艺术史[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建军;后印象派绘画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鸿飞;具象绘画的新生[D];河南大学;2011年
3 郭正陆;伦勃朗自画像简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笑蕾;自画像中自我意识与创作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军;论铜版画的印制技术与情感表达[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建涌;我这样描绘了自己[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7 袁悦;试析艺术家的自画像[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与平;自画像中的自我呈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豪东;凡高绘画色彩中的“理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晖;自我肖像中的深意[D];河南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岑;;论梵高“自我精神”的扩张与介入[J];金田(励志);2012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金阳;情感隐喻与印痕[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熙煌;情感隐喻的动力图式解释[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陈文萃;从英汉表情感的成语看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3 牛丽红,林艳;从概念理论看俄汉情感隐喻[J];外语研究;2005年01期
4 范兆霞;;汉语中的情感隐喻表达[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5 韩清民;英语中情感隐喻及其系统研究[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6 陈晓红;英语表达“愤怒”的情感隐喻[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束金星,徐玉娟;从隐喻式认知看情感隐喻[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秦耀咏;英、汉情感隐喻认知比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谭梅芳;赵利群;;从隐喻认知看情感隐喻[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07期
10 陈家旭;英汉语“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J];民族论坛;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俊丽;;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of Sad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阮秋茶(NGUYEN THUTRA);汉越语爱情隐喻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楠;汉日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小红;以《蝴蝶梦》为语料的恐惧情感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李梦欣;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英汉情感隐喻意义生成机制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4 高琳;[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廖世军;基于认知互动观的情感隐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渊媛;《围城》情感隐喻认知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莹梅;英语中“悲伤”情感隐喻的类别和实质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8 罗洛;情感隐喻“悲”的概念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松蔓;汉、英语情感隐喻对比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成晓军;英汉情感隐喻的对比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梵高绘画中的宗教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2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