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时代转变

发布时间:2018-11-26 13:22
【摘要】: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进程,,在明清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得到极大完善。在西方艺术、概念、技术和效果的波及下,此间中国绘画迅速成长,同时也极大震撼了中国写意人物画。和中国写意人物画讲究意境的营造以及浪漫主义的文人情怀不同,西方绘画具有形象相似性、可靠性和强大影响力,尤其是重写实,尚科学的绘画风格,而传统的中国水墨艺术与之相比似乎显得相形见绌。由此,一些不囿于传统的中国艺术家认识到西方绘画理念的不同,并且想寻求一种中西合璧的方法来促进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呼吁最强烈的有康有为、徐悲鸿等人。特别是徐悲鸿,在倡导中国画改良的同时还大力亲身体验,以实际行动大胆创新,引进西方科学造型概念,在传统的中国水墨元素基础之上,把西洋画中的体积、透视、解剖等技法巧妙地糅合进中国写意人物表现,不但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实技法,从某种程度上还使其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新思潮以后,中国的水墨人物画在绘画风格上和样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它在向西方现代绘画学习的同时不但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符号化的表现形式,还从中吸取了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理念,在表现手法上更加注重写实,由此突破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现实主义表现方式,使得中国传统水墨画有了新的精神上的更新。而中国的表现型水墨人物画家恰恰受到了这些潮流的影响,从水墨材料入手,抓住其特性,通过牢牢把握住水墨人物画的内在属性来寻找艺术的本质灵魂,同时注重体味自我的真正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水墨人物画的创作,通过这些积极的努力和尝试,使得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本文即是尝试沿着这样的一个主线来探讨水墨人物画语言在当代画风中的转变。 本论文总体是以四个章节来探讨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时代转变问题,透过文章纲要不难发现,文章重点倾向于第二、三两个章节。第一章笔者主要以宏观的视角概述了水墨人物画总的发展历程和它自身的笔墨语言特征,本章涵盖了水墨人物画发展概述、形式特点以及笔墨语言特征等三方面。第二章直奔主题,结合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转变所历经的社会文化背景、审美观念的转变和多元笔墨语言的充斥,来论述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时代转变的大环境。第三章,立足于当代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以其个案为切入点来分析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时代转变。首先谈到的是以李孝萱、刘庆和为代表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以表现当代都市紧张和繁杂的生活节奏为主,通过对都市人们心态怪异且荒诞的表达,使画家能够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关注当代都市人的畸形人生,引发人们的广泛思考与关注,其社会意义较为深刻。紧接着阐述的是以田黎明、张望为代表的画家,截然不同的是他们的作品多描绘和谐、宁静都市生活的美好一面,着重刻画现代都市人的舒适与悠闲、时尚与唯美。最后着重介绍郭全忠和张立柱两位画家,他们的作品的侧重点则体现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通过尖锐和犀利的自我笔墨抒发,郭、张两人的水墨人物画展现了更加深入当下人心灵的敏感。最后一章交代了笔墨语言于自我个体艺术创作实践中是如何转变发展的。绘画者在进行笔墨语言转变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情况,在现当代人物画创作中汲取了传统笔墨的精华,就笔者而言,认为只有立足传统笔墨才能在实践中更好的拓展其优势,进而在艺术敏锐性及艺术修养方面才能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结语部分重申了文章的论点,阐明本论文的结论。即探讨了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时代转变的新道路,梳理了发展现状,了解学术前沿画家们学术动态及其所得的成就;而就对笔墨语言本身的分析和研究来看,不仅使自我艺术创作的技法得以提高,还有助于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创作理念,更具现实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我穿梭在三个主题之间 李孝萱访谈[J];东方艺术;2004年Z1期

2 张建伟;;写实水墨人物画样式与笔墨传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蒋世国;演化与碰撞——论中国画文化精神与当代学院教育的内在矛盾[J];美术;1998年04期

4 程静;论绘画中的节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04期

5 洪惠镇;试论中国画笔墨传统及其现代化[J];新美术;1998年02期

6 吴宪生;中国人物画艺术语言转化的问题[J];新美术;1998年02期

7 余辉;魏晋士夫人物画观念探源[J];新美术;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芳;论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当代转化[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58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358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