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画的“笔性”表达
发布时间:2019-01-05 00:37
【摘要】:“笔性”是书画表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暗含了人们的性情、理想与精神追求。“笔性”是书画家用笔书写或描绘中的操控和表达能力,在线条或笔墨中显现出凝滞、刚烈、坚实等不同的性情,它受个人修养、情感、态度等影响,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呈现。 笔性是无形的,但有迹可循。笔性的构架元素主要包括书画家、笔墨与线条。书画家在积极涂写中促生了笔性,是笔性的精神源脉与主体,它传达出一种“原创”化的个体精神特质,也因创作主体复杂的个体因素和表现内容而呈现不同的情貌特点。与笔性因因相关的笔墨,既与笔的性能、墨性、纸性相联系,也与书画家的运用表现密切相关。在作品中,笔性往往通过线条显现出来。 个性人格是笔性的本真,是画家的真实性情流露,画家不同的性情使笔性充满活力,并有了各种声情并茂的表达。笔性在绘画中,首先反映了画家人性品格的基本价值,是作者的性格与性情的体现。绘画中,笔法是可学的,而笔性是与人的先天性格等个体因素相联系,体现独有的特性。画家梁凯、朱耷、徐渭等都是直抒胸臆,具有强烈个性的代表,他们的笔墨线条独特面貌也直观的反映了这一点。 修养学识是笔性血肉之躯,超脱的人生境界与品格会赋予笔性较高的精神意趣。笔性不仅体现一种是“硬功”更是一种“内力”,它需要文脉的滋养、生活润化。画家的勤学苦练和孜孜以求的探索,笔性方能“得于心,发于外”,达到“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层面和境界。 绘画是一种积极主动地表达,在身心合一的“超我”状态中,笔性才能够获得自由驰骋的空间;画家饱满的情致与灵感的汇合会促使笔性淋漓的施展。《林泉高致》一文肯定了“解衣盘礴”作画状态的重要性,认为处于心与物迹化浑一时,才能胸有丘壑,运笔自如畅达,无拘无束。傅抱石往往在强烈情感的支配下,大胆挥毫、游刃涂写,饱满的身心活力和表达欲望,也使笔墨精神随之倾泻而出。 皴法是历代画家在师法自然造化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它超越了技法的意义,逐渐成为表达他们审美意象的载体,同时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历代山水画的皴法多姿多态,它见证着笔性的发挥。五代荆浩的“小斧劈”,宋代郭熙的“卷云皴”,马、夏成熟的“大斧劈”,元代黄公望的洒脱淋漓的“披麻皴”各具意趣。这些不同情貌的皴法,有的温雅娴静、露有禅韵,有的斩钉截铁、坚毅刺骨,也有孤傲内敛、冷视无屑、狂风骤雨、疏放不羁。在起伏顿挫与勾折转合中寄寓着画家波动的情感节奏和各自不凡人生的性情。此处,笔性显得微妙又具体,这些清晰、鲜活的印迹显现着人和自然共有的精神气息。 笔性没有被类归于“六法”,不是画面的构成要素,但它在画家的书写中、笔墨线条的秩序中却表现得非常明晰,有了它就有了活力和我们赖以追求的“美”感。笔性包含着人性的基本品质,是人们生命精神的延伸,是人生艺术化、理想化的表露。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12
本文编号:2401021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俊;;《画意》中的“在场”状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虞宁;傅抱后作画“往往醉后”[J];钟山风雨;2002年02期
3 王海明;人性是什么[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赵洪军;;敢言天地是吾师 万壑千崖独杖藜——弘仁的绘画艺术[J];荣宝斋;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401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40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