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汉画像神话中的理想乐土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9 02:54
【摘要】:汉画像艺术是汉代人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当时人们审美理想的表现。从汉画像艺术中我们能最直观也最深刻地领悟汉代人心目中的“理想乐土”。与先秦诸子表达的理想不同,也与西方伊甸园以及文艺复兴之后的乌托邦不同,汉代人追求的是一种神圣的理想乐土,在充满神仙幻境中又处处充满着世俗性。这一神圣与世俗交融的理想乐土,或许在中国古代的祭祀、神话、信仰中才能寻得,这在汉画像中的“神仙世界”的图像系统中最为典型地反映出来。在这一理想乐土中,汉代人营造出的是一个关于生存、生死的空间,一个神圣的空间,这不仅表现为宏观的墓室、祠堂空间,而且也表现为画像石上微观的仙境空间,当然还有仙境空间与墓室、祠堂空间的内外交流,而贯穿其中的是汉代人对天地人神关系的理解,对现实物理空间与幻想的精神空间的思考与描绘。这一空间不简单是一个物理上的空间,同时是一种文化上的象征性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所有的事物都表现出了宇宙象征主义的逻辑。汉画像神话中的理想乐土就是一个“长生不死”、“长乐富贵”以及“长宜子孙”的世界,是一个“天人合一”的世界,是一个审美的乌托邦的世界。对这一理想世界图像作审美的范畴的分析,可以概括地表述为: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说,这一图像反映的是汉代社会世俗与超越的统一;从审美本体的角度说,这一图像是怪诞与和谐的统一;从审美的根源来说,这一图像是一种审美乌托邦,反映的是人类根本的精神——乌托邦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中;关于汉画像石的文化思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杨希;陕北汉画像石浅说[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江涛,娄宇;汉画像石中的祭祀题材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汪小洋;江苏汉画像石动物图像的宗教意识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廖开霞,李诗芳,燕燕燕;试谈滕州汉画像石的史料价值[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年03期

6 彭洋云 ,张文华;痴迷汉画像石的吕风林[J];中州统战;2003年04期

7 李江涛,娄宇;汉画像石中的祭祀题材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张子中;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精神[J];民族艺术;2004年01期

9 刘辉;;淮北汉画像石初步研究[J];中国书画;2004年04期

10 孙保瑞;论汉画像石刻的光影构成[J];美与时代;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新;;满石风动话线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艺术特色阐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怡村;;浅析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瑞峰;;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的阴阳观[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世勇;颜道彩;陈庆峰;;滕州汉画像石分布解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冰;;从汉画像石看生存到娱乐的转变[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耘;李慧;燕燕燕;颜道彩;;滕州新发现汉画像石初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毅;;从“神仙”到“凡人”——对汉画像石艺术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先兴;;论汉画像艺术中的民间信仰性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州博物馆 吴玲;略谈汉画像石题材中的祭祀供奉[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记者  孙娜;汉画像石新馆确定六大陈列主题[N];徐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高云天 彭春祥;汉画像石精品艺术展今起在连云港市展出[N];徐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唐红丽;大汉雄风今犹在 汉画像石书汉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代厚葬之风孕育了汉画像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蒋英炬 杨爱国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汉画像石研究应立足原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形象资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朱绍鸿;汉画像石的陈列手法[N];中国文物报;2014年

9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之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彭俐;让汉画像石为奥运服务[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顾颖;汉画像祥瑞图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史培争;汉画像与历史故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莹;陕北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2 侯晓宇;徐州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强;汉画像石艺术的现代化转化之可行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4 刘珊宏;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沈潜;汉画像石中的“绘画感”与“设计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孔琳;汉画像视觉图式的空间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邓攀;河南汉画像石的地域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吴琼;淮北汉画像石的文化特色及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方欣;汉画像石装饰元素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10 梁愿;陕北、晋西彩绘汉画像石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46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546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2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