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研究
【图文】:
西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两种艺术,不失特性地综合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为书这种独特的物质状·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认为绘本是通过大量的连贯性的图少的文字(或没有文字),互相结合来传递信息或讲述故事的儿童书[4]。在中国,早期的绘本也被称为“图画书”,而“绘本”一词最早出现于日翻译而来的汉字写法,开始广泛使用“绘本”一词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连环画、漫画、插画之间做比较,,如表 2-1,由此可见,绘本与其他种类别在于其一文可以对应多图[5],甚至有些绘本的图画是脱离了文字而单独些绘本的图画独立表意抒情,成为一本无字绘本[6],而笔者通过走访书店儿童书籍的上架建议中发现,对儿童图书类别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如图 2表 2-1 绘本与连环画、漫画、插画的比较(表格来源:笔者绘制)
欧洲的儿童绘本经历过以文字为主的时代,也出现过以图片为主的时代,后来慢慢的达成了图片与文字相互配合的创作共识,也是在儿童绘本创作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英国绘本的艺术水准和文学性得益于英国深厚的文学底蕴,所以英国儿童绘本的艺术价值首屈一指,其地位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日本的绘本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率先起步,现在国内流行的绘本的说法便是来源于日本。刚开始日本的绘本也是深受欧洲绘本的启发,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许多从欧洲回国的日本人士将欧洲的绘本创作手法带入日本,七十年代日本的绘本迎来飞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难能可贵的是日本的绘本在借鉴欧洲绘本创作手法的同时,还巧妙的融入了东方民族的神韵和日本本土文化的符号元素,使日本的绘本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气息,也最终奠定了日本绘本大国的地位,而知名绘本创作者佐野洋子的《活了 100 万次的猫》堪称开启了日本绘本的新纪元,如图 2-2。1965 年,韩国图书市场主要是靠引进国外知名儿童绘本,1980 年,真正属于韩国原创的儿童绘本市场发展迅速,1990 年,基本开始维持稳定的发展状态,无论是儿童绘本风格方面,还是装帧方面,韩国都有自己特有的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翘;;中国戏曲艺术的虚拟性原则[J];戏剧之家;2017年07期
2 李世英;;“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J];戏剧文学;2017年03期
3 李维刚;;扑克牌上的中国戏曲艺术[J];集邮博览;2018年10期
4 武茜;;综合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以中国戏曲艺术为例[J];明日风尚;2017年10期
5 王馗;;中国戏曲艺术体系——从梅兰芳艺术之“一斑”谈起[J];文史知识;2017年09期
6 宋欣园;;在校园播撒戏曲文化的种子[J];教育家;2017年33期
7 秦来来;俞振飞在香港获得博士学位[J];上海戏剧;1989年02期
8 崔放黎;;简述中国戏曲艺术的形成[J];剧作家;2007年02期
9 姜永礼;;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之一“虚拟”[J];戏剧之家;2016年12期
10 鲍晶;;传统戏曲的导向模式[J];戏剧之家;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谢颖;;中国戏曲好!——两岸四地中国戏曲艺术交流合作传承与发展“澳门论坛”圆满成功[A];中国演员(2009年第1期总第7期)[C];2009年
2 ;关爱成长 百花迎春——中国下一代文化传承戏曲春节大联欢拉开帷幕[A];中国演员(2012年第5期总第29期)[C];2012年
3 张赣生;;中国戏曲艺术原理[A];美学第三卷(1981年出版)[C];1981年
4 周丽娟;;戏曲艺术的对外交流与国家关系的巩固和发展——以20纪50年代为例[A];公共外交季刊2011秋季号(总第7期)[C];2011年
5 文汝青;;虚实相生 传神写意——浅谈中国戏曲的虚拟化问题[A];2015年05月(下)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6 万伯翱;;学传统戏 提高自己[A];中国演员(2012年第3期总第27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小宁;新中国戏曲艺术的七十年[N];人民政协报;2019年
2 王馗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陌生感与多样性:中国戏曲艺术的保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 王文章;当代中国戏曲艺术之盛事[N];中国文化报;2018年
4 吴江 赵葆秀;中国戏曲艺术应走规模化发展之路[N];中国艺术报;2013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杨赤;戏曲进校园落到实处期待具体可行措施[N];中国艺术报;2018年
6 王晓阳;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喜迎70周年华诞[N];陕西日报;2008年
7 刘清珍 陈岭 刘绍云;驻马店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历史性贡献(上)[N];驻马店日报;2015年
8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主席 仲呈祥;奏响戏曲传承新的进军号[N];人民政协报;2015年
9 刘清珍 陈岭 刘绍云;驻马店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历史性贡献(下)[N];驻马店日报;2015年
10 周琪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满园春色花竞放,高歌奋进新时代[N];中国艺术报;202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丽娟;中国戏曲艺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9年
2 李娇璐;探究中国戏曲艺术对中国舞蹈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魏亚;论中国戏曲艺术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4 刘杨;中国戏曲元素在服装表演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慧;从中国戏曲假定性看布莱希特“间离化效果”[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6 侯建敏;关良绘画艺术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龚舒婷;中国现代音乐语境中的戏曲元素[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张志敏;明传奇中的末脚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90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59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