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临摹作为一种策略—关于《峒关蒲雪图》仿本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22:47
【摘要】:自古以来临摹都是学习中国画必不可缺的基础环节,同时临摹作为一种策略被历来的画家所使用并提倡。无论是“借古以开今”还是“师古为上乘”,他们始终都是基于临摹的实践。本文采取查找历代画论、与《峒关蒲雪图》相关的文献、几位艺术家传记与作品等资料的方法,考究《峒关蒲雪图》原本的出处、中断及延续。分别分析董其昌、吴湖帆与张大千《峒关蒲雪图》仿本的特点来探讨临摹的本质,以及这个本质分别在几位艺术家仿本中的不同体现。《峒关蒲雪图》最初由唐代杨升所作,之后宋、元、明几乎被人遗忘。而在近代又重新被画家们同时拾起,许多画家对《峒关蒲雪图》都有所推崇。从现有资料来看,历代对《峒关蒲雪图》有临摹的主要有董其昌、吴湖帆与张大千。并且他们在各自的绘画生涯中均有多次临摹。从他们不尽相同的仿本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发现临摹是一个较为灵活的概念。临摹这一过程并不是被动的浅层面“复制”,而在于“神会”。因此,理解在临摹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临摹应该是一个主动地对共性学习的过程。其中“师其意”是山水画临摹的主要目标,“师其意”在临摹中的体现就是“意临”,它指的是对绘画内在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作为带有个人主观情感的“意临”也显得复杂。通过这样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临摹者在他们各自不同语境下对临摹本身的思考和判断。从而对临摹这个概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突破原有的学习认知并最终以这种新的认知来指导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低仿本四面楚歌 高仿本峰回路转[J];办公自动化;2009年17期

2 倪文东;;妙在能合 神在能离[J];中国书法;2011年03期

3 王开儒;《清明上河图》仿本与李东阳跋之联系[J];荣宝斋;2004年04期

4 卢静;;读仇英的仿本《清明上河图》[J];美术大观;2014年06期

5 邹颖文;;晚清《三字经》英译本及耶教仿本《解元三字经》概述[J];图书馆论坛;2009年02期

6 安军;郭贵春;;隐喻的逻辑特征[J];哲学研究;2007年02期

7 孙有清;天津引进美国技术生产PU仿本立体装饰材料[J];广东建材;1995年01期

8 张力锋;;论模态柏拉图主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6期

9 张秀亚;;孩子与鸟儿[J];文苑(经典美文);2008年02期

10 黄伟利;;以南宋马麟《荷香清夏图》及清仿本为例谈书画鉴定的眼力[J];书与画;2016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艺术评论家 马钦忠;仿本的危机和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启程[N];美术报;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天池;临摹作为一种策略—关于《峒关蒲雪图》仿本的探究[D];广州美术学院;2019年

2 高筠;富春山,诗意的安居地[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90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590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9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