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从齐白石成才之路看中国美术教育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20 07:59
【摘要】:近现代中国学院制美术教育是以西画模式建立起来的,这种西画教育模式对现当代中国美术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民国以来,围绕中国美术发展的“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西方化与民族化”之争,之所以争论百年而没有结果,归根结底是近现代中国美术教育的立场出了问题。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中国绘画艺术是民族文化和审美心理的结晶,蕴含着丰厚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观点,既是古人对“道”的阐释,也是对自然的观照方式和体察方式。这种观照自然的独特方式,决定了中国艺术从一开始就注重整体涉及核心与本质,不斤斤计较于细节上的“形似”刻画,以整个社会学为支撑强调神韵和诗意及精神的表达,从而形成了“写意”传统。而西方以科学为支撑崇尚对物质的真实表述,导致在艺术中注重写实,形成了西方的“写实”艺术传统。东西方不同的艺术传统决定了不同的艺术教育方式。中国传统的绘画教育一向注重师徒的传承和对历代经典的继承研习,艺术家通过对经典的临摹,掌握笔墨的表现技巧和形式规律,通过师法造化,而后中得心源,最终实现艺术家个性化的表达和创新。“师传统—师造化—得心源”,既是传统艺术家成长的基本路径,也是基于以“写意”艺术规律构建起来的独特的民族教育体系。西方绘画教育十八世纪前是以模仿说“写实”为旨归,以逼真再现自然像镜子一样反射生活作为艺术标准,以古希腊模仿说构建了学院派的格式化教育范式,逐步形成了“写实”艺术教育体系。20世纪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弱势引进西法,虽然我国在美术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进行不同的探索,但民国、新中国学院制教育基本是以西画教育模式或中西合璧为主导的,传统的教育模式被边缘化或彻底放弃,这是值得深刻反思的。本文选取齐白石作为传统艺术教育的个案,意在通过齐白石的成长和艺术成就的研究以及与当代美术教育对比,对本民族传统艺术教育中一贯沿袭的方法与规律进行梳理和总结。历史上多种成功的教育模式都是扎根于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的结果。作为一个生长于民间的画家,齐白石完全是从传统美术教育的大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他对传统写意画题材的拓展,笔墨的突破以及章法上、墨法上和笔法上的独创性都具有自己的认知趋向。齐白石从传统“写意”画内部,进行变法和革新,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画的高峰。从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可以看到,一个没有受到西化影响、完全脱离西方学院派教育系统的艺术家,不仅可能在中国美术教育路径中获得巨大成功,创造出散发着耀眼的民族光芒的艺术,并且可以对世界艺术产生深远影响。齐白石在写意画上的伟大成就,不仅证明了中国美术教育模式具有无限可能,也证明了“师传统-师造化-得心源”这条中国艺术之路的继承创造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这条道路是在多种艺术形态并存的当代中国不可缺少的重要形态中的一种,是以难度最大的“写意”画艺术规律的教育模式为主。是中国美术教育模式必须重视、研究、保留继承的文化传统,也是多元化美术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中国文化立场。鉴于学术界对齐白石的研究已经很全面,本文重点研究其成长的过程,以期从中找出中国美术教育成长个案的普遍意义,为中国艺术教育学关注、探索本土艺术规律提供新的视角和内容使得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本土艺术具有历史和世界意义的美术教育模式得以保存和发扬,从而丰富全球一体化时代多种风格、多种教育模式的生态规律。齐白石的模式不是唯一的,但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是被忽视的,但是却是不应该被忽视的。这在强调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文】:

齐白石,外文,李可染,美术教育


(图 0-1)海兹拉尔著《齐白石》外文(图 0-2)《齐白石和他的著名学生李可染和黄永玉》外文三 研究意义在本文中,必须提及“美术教育”这一问题,美术教育是教育中常被忽视的一种独立体系,而正是被忽视的这一体系造就了中国最具代表的文化人才。回望,近现代文化发展的道路,中国美术教育是经过封建社会最高峰的洗涤形成了自己的延伸规律惯性。这是西方历史原因美术教育不具备的如此悠长的背景。今天是一个文化自信的时代,重提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严格意义的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应该说是以西方美术学院教育为蓝本的程式化美术教育体系,与中国自身传承的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20 世纪以来,现代文明的影响,使得中国传统艺术教育一再被忽视,而体现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现代文明为契机的西方美术教育已经成为世界的美术教育范本,对于 21 世纪的中国艺术青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延续千年的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一直被有识之士呼吁,

齐白石,故居


13(图 1-1)齐白石故居齐白石,湖南长沙府湘潭人,出生于农历清代同治二年(1864 年 1 月 1于新中国建立后的 1957 年,其一生度过了 94 个岁月,见证了多次朝代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一;21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1998年01期

2 李小夫;实际与原则——关于读《21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一文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1998年03期

3 李君红;;探析中国美术教育[J];现代装饰(理论);2014年07期

4 夏文玲;;浅析李叔同对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贡献[J];美与时代(中);2013年11期

5 崔毅;;当今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及其得失[J];美术大观;2010年06期

6 郑奇,陈云海;关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02期

7 金丹;论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目标与课程的转换[J];美与时代;2003年12期

8 陈毅刚;无意识化状态——对中国美术教育体系发展和现状的思考[J];艺术探索;2003年03期

9 孔新苗;;历史与机遇:建设中国美术教育3.0版[J];美术观察;2016年12期

10 朱沙;;苏式美术教育对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J];艺术百家;201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邓威;王冬冬;;当下中国美术教育的传承与流变[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李显元;杜丽;;素质教育视阈下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3 文海红;;前卫艺术在美术学院中传授的可能性[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喻琴;;论杭州艺专绘画系合与分背后的思想角力[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约撰稿人 李虹;用一根线改变中国美术教育[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年

2 陶旭泉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当下,,警惕美术核心素养的泛化[N];美术报;2017年

3 杨晓阳 中国美协副主席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建构新型美术学院需三步走[N];中国美术报;2017年

4 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黄剑武;非遗传统美术:面子与内伤[N];中国文化报;2017年

5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张夫也;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的问题与出路[N];中国艺术报;2010年

6 袁运生;建立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新时代美术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N];美术报;2018年

8 四川省合江县中学校 饶峰;浅谈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中的创新精神[N];四川科技报;2010年

9 吴爽;李瑞清与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转型[N];中国美术报;2016年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 杨力;中国美术教育21世纪的展望[N];美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丽娜;从齐白石成才之路看中国美术教育模式[D];西安美术学院;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思远;盘点2007年中国美术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亚杰;二十世纪前期中国美术教育目的演变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姜天然;近代中国美术教育与边缘知识分子[D];东华大学;2009年

4 姜雨虹;颜文j实用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赵婷婷;论徐悲鸿的绘画理念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晓艳;侯令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佳菥;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开端[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照野;谈写实主义绘画给我国美术教育带来的种种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尹艺;初中设计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婧;多元艺术背景下的写实油画教学[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1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591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f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