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聪人物画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18:41
【摘要】:周思聪的人物画在二十世纪国画革新的进程中颇具代表性,她身体力行在传统写实水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恰当地把握了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度”。周思聪在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同时,选择性的吸收借鉴西方艺术中的构成形式,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打破传统的藩篱,为当时的画坛注入一股鲜活的气息。周思聪的艺术创作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和创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她独特的绘画语言在中国画坛引起一股热潮,影响了一大批画家。在查阅相关书籍资料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研究周思聪的专著史料较为丰富,多是将周思聪的艺术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下,研究其绘画历程及风格,少有把周思聪的创作与当下的创作现状相连,将她深入生活的速写、水墨稿等初始创作稿作为切入点,研究她的人物画创作。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结合时代背景对周思聪的人物画创作进行梳理,依据其风格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部分从其导师、友人,以及自我的艺术个性三方面分析影响其人物画创作的主要因素。三、四两部分力求探讨周思聪人物画创作的艺术特色,以及以生活为本源的艺术实践。具体以周思聪的三次写生经历为主线,分析其人物画创作,并融入与同时代画家的作品比较,以此对周思聪的创作方式、创作态度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同时,以她的写生素材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周思聪是怎样深入生活,把生活中的素材恰如其分的运用到创作中。最后一部分将周思聪的人物画创作与当下的创作现状联系起来,探讨其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的启示。强调周思聪一以贯之、不惧风雨、脚踏实地的创作态度,尊重自我真实感受,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创作方式,以及怀揣怜悯,用画笔谱写悲歌的创作精神。通过对周思聪绘画语言的分析,进而重新审视她的创作精神和创作方式,借此启示后来者学会构建自身的绘画语言。
【图文】:
周思聪
周思聪自己对此历程的评价是:“1963 年美院毕业至‘文革’前,作品有生活气息”,但不够强烈,“思路、技法单一”,①1973 到 1978 年间,,作品较多,注重情节性、写实、情感单纯、基调明快,但个人风格不够显著、突出。图 1-2 长白青松 1973 年 图1-3 山区新路 1973年 图 1-4 清洁工人的怀念 1977 年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本文编号:2600278
【图文】:
周思聪
周思聪自己对此历程的评价是:“1963 年美院毕业至‘文革’前,作品有生活气息”,但不够强烈,“思路、技法单一”,①1973 到 1978 年间,,作品较多,注重情节性、写实、情感单纯、基调明快,但个人风格不够显著、突出。图 1-2 长白青松 1973 年 图1-3 山区新路 1973年 图 1-4 清洁工人的怀念 1977 年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川;;水墨画造型的抽象思维探讨——以卢沉、周思聪作品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4年09期
2 刘晶晶;;周思聪从写实主义到表现主义的探索[J];美与时代(下);2011年12期
3 马明宸;;心路漫漫 墨痕点点——周思聪艺术的主题转换[J];书画世界;2010年01期
4 黄平;;论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油画创作中的艺术个性[J];艺术百家;2009年06期
5 曹智滔;;从再现到表现——由周思聪艺术风格变化解读中国画现实主义精神[J];艺术百家;2008年03期
6 陈爱萍;;从写实主义到表现主义——浅析周思聪水墨人物画的风格演进[J];国画家;2006年03期
7 郎绍君;周思聪的绘画历程[J];美术研究;1996年03期
8 周思聪;没有墓碑,没有悼文…——怀念蒋兆和先生[J];美术研究;198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睿;悲悯的人文情怀[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本文编号:2600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0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