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黄宾虹山水画与莫奈风景画写生观比较

发布时间:2020-04-08 22:18
【摘要】:本文以黄宾虹山水画的写生观与莫奈风景画的写生观比较作为出发点,就此展开讨论,比较黄宾虹与莫奈两人的写生观存在的异同。面对景物写生,注重以形写神,营造意境,对物象神韵、精神的把握与体现是黄宾虹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继承与发展;而对物象外在特征的把握与现场色彩的真实还原,注重客观物象的准确再现则是莫奈对西方风景画在表现方式上的进一步拓展。黄宾虹的山水画与莫奈的风景画在其各自的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特点。由于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差异,使得黄宾虹与莫奈各自的写生观有较显著的差别之处。黄宾虹作为中国山水画杰出的代表,其独特的笔墨表现方式及其对物象饱游沃看后的全面掌握,强调主客体达成契合后的领悟,重视诉诸人们的内心世界感受,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莫奈写生时走出室内,冲出文艺复兴传统的束缚,在他的笔下淋漓尽致的呈现出自然物象的真实色彩,几乎是以视觉经验感知为主,突破了之前旧绘画传统,为西方美术的发展拓宽了思路。即使在中西方绘画的写生观方面存在着显著不同,但由于画家直面客观物象所产生的情感抒发的相同性,致使两位艺术家的写生观也有了相通的地方。从对客观物象物理结构的处理方式、两者画面中挥洒飘逸的笔触和线条来看,黄宾虹与莫奈的绘画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文章通过对两者的生平简述、各自写生观及其文化渊源的考察、写生观异同的综合分析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可看到黄宾虹与莫奈两位艺术家的写生观在绘画技法与画面的空间处理等方面的异同之处。通过分析比较,不断寻找他们之间异同的规律性,有助于我们对中西方两位画家写生观的认识与学习,能帮我们更好了解中西方绘画各自的特征,从而使理论落实到实践之中,落实到我们的写生创作中,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图文】:

黄宾虹


文化方面也是如此,绘逡逑到了西方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大背逡逑情,这也是黄宾虹得以接受西方绘画逡逑他在绘画上取得突出成绩奠定了坚实逡逑年代还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此时清逡逑采取了拒绝的态度,而此时的西方国逡逑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各国列强用武逡逑下,人民民众不断奋起抗争,首先在逡逑甲午中日战争,再有以康梁为首的一逡逑此后又出现了义和团运动等等。孙中逡逑民国,虽然革命的成果最后被袁世凯逡逑,但革命的火种并未泯灭。直到五四逡逑量登上了舞台,革命的步伐大大加快逡逑

黄宾虹,民众,形势,同治年间


第1章时代背景下的黄宾虹与莫奈简述逡逑1.1黄宾虹所处时代背景逡逑1865年正值晚清同治年间,黄宾虹(图1-1)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一逡逑系殖大事件,从清政府腐败到辛亥革命的成逡逑功,再到新中国的建立。黄宾虹去世于1955逡逑年,在他波澜壮阔的-生中,中国从半殖民地逡逑半封建社钟焌主义社}舯洌瑫芙鞽1逡逑族不堪回首的-个阶段,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是逡逑水深火热触、活,社会赫辟,¥酵~=逡逑的影响下,舰意识~#施题丨灥倾逡逑发展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05-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潘军;;脉起传统,拓新时代——从黄宾虹画论透视其画作“印象感”[J];文艺争鸣;2010年24期

2 申永红;张京峰;;解读印象派大师莫奈及其作品[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王晋平;;东西方艺术审美观念的文化解读——以莫奈、黄宾虹为例[J];文艺研究;2009年01期

4 马建初;;黄宾虹与莫奈晚年艺术启示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5 王文娟;;论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色彩革命[J];美术;2007年05期

6 冯民生;从印象派绘画的表现特点看黄宾虹的山水画艺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韩爱良;试论黄宾虹山水画中的模糊美[D];西安美术学院;2014年

2 胡秋华;黄宾虹笔墨艺术传承与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黄晶;黄宾虹与莫奈的绘画风格比较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4 刘甜;论印象派绘画的主客观因素[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李在虎;论黄宾虹笔墨与自然观[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周连峰;光影下的色彩视觉感受[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19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19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3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