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8世纪法国家庭题材肖像画
发布时间:2020-05-13 05:09
【摘要】:在18世纪的法国,由于受到17世纪荷兰风俗画的影响,启蒙运动也推动着当时社会的科学思潮变革,法国家庭题材肖像画就兴盛于这个时期。肖像画将家庭图景和伦理美德结合起来,通过图像展示出法国的意识形态转变与社会风貌,让家庭为核心的美感享受得以实现。本文中所呈现的是1700年左右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肖像画。其中肖像画的描绘对象逐步由王室以及特权阶层向艺术家和中产家庭的富裕阶层发展。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试图将18世纪的法国家庭肖像画做分类叙述与探究,一方面从图像学的角度入手,另一方面以卢梭和狄德罗等同时期美学家的理论加以佐证,探讨18世纪的法国世俗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趣味。本文旨在从归纳18世纪家庭肖像画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入手,以肖像画中的视觉物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审慎考证家庭肖像画作为图像语言映射社会图景的历史证据,进一步探讨家庭肖像画的社会功能性转变——这一时期肖像画不仅承担着纪念性功能,同时还将家庭美德跟社会平权的理念渗透到画面中,对社会大众起到了模范效仿作用。本文中所研究的家庭肖像是不同于传统宗教肖像,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纪念性绘画创作。全文共分为5章:第1章为绪论,对相关重要概念进行界定,阐述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提供家庭肖像画涵盖的美学范畴的理论基础研究。第2章是关于家庭肖像画的场域构建,从肖像画与美德传达的探究、室内外空间与家庭生活的载体两方面进行论述。考证法国世俗家庭在日常活动中所展示出的平权意识,以及通过视觉形象反映出社会文化背景,为后续研究建立相应的理论依据。第3章探讨肖像画与社会图景之间的联系,从家庭生活成为艺术表达的可能性和基于现实主义情感的视觉再现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阐释非贵族领域成为了家庭肖像画的主要描绘对象,是基于图像学研究和美学理论,展现家庭伦理图景下的视觉形象。第4章是归纳“法兰西式”家庭题材肖像画的范式,同时以家庭肖像画的功能性转换为切入点,揭示当时法国社会的审美导向以及阐述“关系美学”与家庭肖像的情感联系。第5章是本文的总结结论,梳理家庭肖像的脉络,论述法国家庭肖像画与社会景观、美学史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图文】:
第 3 章外的更多功能。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表现,同时能够通过观者传递其在新家庭肖像画的主要描绘对象,中产阶此时的家庭肖像,不再是宏大叙事,出现实主义色彩的世俗家庭肖像画将与亲密性,同时也将大背景转移到对实的法国现状。,佛朗西斯科·胡伯特·德罗伊创作具一格的画面。不同之处全在于表现到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瞬间。画面中聪明地将目光进行了交汇,端坐着的停留在侧身回眸倚靠在妻子腿上的小
TheArtistandhisFamily,.Oiloncanvas,1730-1763《画家简·马克·奈特家庭自画像》及不同阶层,第二和第三等级的的家庭肖像画,,的艺术家的家庭题材自画肖像。同样的,在 18不管沙龙内外,艺术家们都热衷于描绘世俗的前后,被委托创作的家庭肖像数量与成交额都术家对于肖像创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在 18 世纪了宫廷画家外,大家都是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的人类形象的“写实”取代了“神旨”的地位,阻碍宏大叙事性发展的同时也将肖像创作的主的家庭进行肖像绘制其目的确实是为了自我推广家独立执行完成。大约从 1730 年起,简·马克)创作。画面中,艺术家奈特一只手托腮,另外奈特将自己的妻子跟孩子放在了前景,画面的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05
本文编号:2661443
【图文】:
第 3 章外的更多功能。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表现,同时能够通过观者传递其在新家庭肖像画的主要描绘对象,中产阶此时的家庭肖像,不再是宏大叙事,出现实主义色彩的世俗家庭肖像画将与亲密性,同时也将大背景转移到对实的法国现状。,佛朗西斯科·胡伯特·德罗伊创作具一格的画面。不同之处全在于表现到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瞬间。画面中聪明地将目光进行了交汇,端坐着的停留在侧身回眸倚靠在妻子腿上的小
TheArtistandhisFamily,.Oiloncanvas,1730-1763《画家简·马克·奈特家庭自画像》及不同阶层,第二和第三等级的的家庭肖像画,,的艺术家的家庭题材自画肖像。同样的,在 18不管沙龙内外,艺术家们都热衷于描绘世俗的前后,被委托创作的家庭肖像数量与成交额都术家对于肖像创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在 18 世纪了宫廷画家外,大家都是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的人类形象的“写实”取代了“神旨”的地位,阻碍宏大叙事性发展的同时也将肖像创作的主的家庭进行肖像绘制其目的确实是为了自我推广家独立执行完成。大约从 1730 年起,简·马克)创作。画面中,艺术家奈特一只手托腮,另外奈特将自己的妻子跟孩子放在了前景,画面的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瑛瑛;;“从平等到自由”的关联与阻断——卢梭平等思想的理路及其评价[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2661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6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