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水在中国画中作为媒介的表现分析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2:06
【摘要】:中国画自古至今,出现很多名画家,均深入研究过水。例如:清代扬州八怪中李淪表示:“水为笔墨之介绍,用之得法及凝于神”,“笔墨作合生动,妙在用水”。他充分地领会到作画要传神,笔墨是基础,而关键在于用水得法,“作画无水、如舟搁滩、划不得一桨”,说明鉴定作品是否具备成功的特性,最主要的就是看其艺术效果有没有落实神情横溢,倘若要达到上面的成效,唯有用水,否则无法圆满落实。本文以水在中国画中作为媒介的表现分析在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在中国画中的作用,探究水与墨的关系、水与颜色之间的关系、水在不同材质中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并且通过实践《版纳风情》为例探究水的作用,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最后论述水在中国画中作为媒介的价值和意义,为后人研究提供借鉴。南齐谢赫有六法之说: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经营位置、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摹写。这六法都需通过笔墨来完成,俗话说画形易而画神难,其神韵就得靠笔墨之表现,水法之妙用,方可得其意境,超以象外。本课题以水在中国画中作为媒介的表现分析为支点进行专题研究,力图在文献考证基础上,提供和考察有关水在中国画中作为媒介的表现分析及实用价值,剖析水作为艺术表现媒介的作用及意义,对研究中国画中的表现媒介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创新的技法运用于作品之中,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力;丰富艺术内容和艺术语言形式,有助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加强创作者的创造能力、使之在实践中挑战新的技法表现。
【图文】:

宣纸,毛笔,气韵,作品


“生宣”为在纸槽中直接抄出的原纸,只经过了烘干的原纸,重点为单宣、夹层贡、三层贡、扎花、龟纹、棉连等。生宣具备松软的质地,较大的渗透技能,特新的纸浆尚未摆脱野性,在落水过程中很难掌握墨的浓淡,但是由于具备较强的渗透可在泼墨过程中酣畅淋漓,随意而作,可将其当作大写意的主要用纸。生宣可长时间不会轻易的发生变色,并且很少着蛀虫,由此其寿命比较长,具备 “纸中之王、纸”的称号。然而,在《版纳风情》系列之一(图 1、图 2)中,没有介入更多的颜色,大水墨两种材料完成的。利用生宣吸水性强的特点,让水墨在宣纸上在自然渗化,运水的形式完成牡丹叶和荷叶。中国画讲究一笔墨,其目的就是让气韵贯通整幅作品而在如下两幅作品中,正是一笔墨的体现。在一支蘸有墨的笔用到将枯笔的时候,要急于蘸墨,这时可以试着拿一根干净的毛笔沾适量的清水往这支毛笔的根部注水与墨在毛笔相对融合时,接着去画刚才未完成的画作,不仅可以不破坏整体画面的而且在宣纸上后添进的水与刚刚落在纸上的墨相碰撞,会出现水纹相撞的特点。这气韵贯通整幅作品中,还将水墨相撞的纹理在生宣纸特有的纸性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宣纸,熟宣纸,虫咬,涂蜡


三、《版纳风情》系列二中“水”在熟宣中的表现“熟宣”是为在生宣层面,历经染色、洒金、印花、涂蜡、砑光、加米糊加工、复制的宣纸,历史将其称为“加工宣”。品种涵盖了矾宣、煮锤、蝉翼母笺、粉蜡笺、玉版宣、金花罗纹宣等,且具备不同色彩的虎皮、槟榔、珊提高纸张的质量、美观,规避虫咬。可将其应用了各个层面,其对生宣的性质进确保纤维的顺滑、浓厚,在着笔的时候不会由于墨导致晕染,落实预想之中在《版纳风情》创作二(图 3、图 4)中,采用熟宣纸吸水性弱的特点色在宣纸自然交融。下图芭蕉叶和径的部分运用积水法和撞水法完别部分,也利用宣纸这一特点,在水份较大时,,洒些盐,使之产生画面略显丰富。以上的描述是以湿笔为主,水份大。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晨迪;;“线”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分析[J];艺术评鉴;2019年21期

2 王慧;;耕作画中[J];审计月刊;2019年09期

3 五杂堂主;程新德;;文学画中话[J];安徽文学;2019年11期

4 马成功;;画中有童趣[J];宁夏画报;2019年05期

5 朱敏敏;;品“诗中之画” 悟“画中之诗”——浅谈《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设计[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年08期

6 卢向玲;;工笔《画中禽鸟》[J];艺术评论;2016年11期

7 田艳涛;KK;;画中识胃[J];科学新闻;2017年07期

8 彭小青;;论古代茶画中环境场所的表现[J];福建茶叶;2017年08期

9 崔逸飞;;艺术家眼中的“羁绊”:超级大狗守护女孩[J];中国工作犬业;2016年03期

10 沈岩;;船在画中行[J];荣宝斋;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芳;;论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A];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5年

2 马丽红;;浅谈自然写生的必要性[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下)[C];2005年

3 咸立德;;论中国画[A];2016首届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应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6年

4 金适;;《皇三孙幽篁独坐图》赏析[A];“满洲民族共同体及其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 编者;;寻根[A];大匠之门 17[C];2017年

6 闻翔;春华;;又拧又倔又糊涂 ——漫画家韩羽趣闻画事[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7 范文雯;;影响水陆画中服饰题材的因素[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C];2019年

8 李荣有;柯曙光;;汉画中的钟鼓乐悬综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薇;;“看”与“被看”:论明代肖像画的世俗性转向[A];美术学研究(第4辑)[C];2015年

10 杨国辛;鲁虹;;形式即观念——《城市表情》[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项轩;江西武宁:“最美小城”人在画中行[N];九江日报;2019年

2 胡钱伟 本报记者 吕玉玺;画中细港致富忙[N];江西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汪诗帆;时光盈素尺 素心入画中[N];益阳日报;2019年

4 蒋华;心灵窗户与画中风景[N];中国文化报;2019年

5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城在绿里 人在画中[N];甘肃日报;2019年

6 程应峰;画中气韵[N];西藏日报(汉);2019年

7 本报记者 宋莉;处处清新景 犹在画中行[N];长春日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徐志雄 通讯员 李宁 佘中秋;人在画中住[N];常德日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谭琦;家在景里住 人在画中行[N];佳木斯日报;2017年

10 王立刚;中国画中的“真”[N];美术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雷子人;人迹于山[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2 虞英;“屏”与“镜”[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嘉音;中日画中妻故事比较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2 陆雯菁;中国画中太湖石的审美表现及个人创作实践[D];广州大学;2019年

3 蒋静;画中路 心中情[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4 张丽惠;水在中国画中作为媒介的表现分析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年

5 戴林芬;清供题材在中国画中的运用[D];云南艺术学院;2019年

6 石田田;中国画中太湖石文化符号的表现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荣小霞;从《堪书图》看画中山水屏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8 刘国胜;宋画中的建筑与环境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9 马欣;中国画材料及技法在儿童画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敏;官衙场景在明清南方水陆画中的体现[D];湖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64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64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6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