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从《画禅室随笔》看董其昌的渐修之路

发布时间:2020-05-15 04:55
【摘要】:明末文人画宗匠董其昌最具影响的艺术观就是其一超直入如来地的“顿悟”观,这一思想方式对清初画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下也有不少艺术家借“顿悟”之名,行偷懒之实,笔者经于对董其昌思想浓缩本《画禅室随笔》的研究,发现董其昌式的渐修与顿悟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一面是极力的崇南抑北,提倡顿悟;另一方面又在书中谈论各种渐修方法。典型的如“一超直入如来地”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矛盾性潜藏于书中。书中显性的观点就是顿悟了,谈论南宗的画家只提顿悟。人们受其影响,在批判北宗的同时,连带着抑制它的修行方法。挖掘董其昌的渐修行为并理顺渐顿的关系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的顿悟。顿悟,并非大众理解的简易成佛法。董其昌的渐修行为体现在他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品万卷画之中。它是开拓眼界,提高学识,丰富阅历,积劫方成菩萨的过程。这些例证是挖掘董其昌的顿悟是有前提的、有条件的。在学习他顿悟的时候,重要的是能看到他的渐修事实。在《画禅室随笔》中,关于理法的阐释是很重要的篇幅,不论是绘画、书法、诗文等方面。如果没有这些支持,是不可能进入到艺术的必然王国之中的。艺术是需要一定的技术作支撑。虽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倡导一超直入的顿悟,但是,他在贯彻全书的基础却是积劫观。我们在某个特定时间的潜意识或下意识的活动,看上去是不假思索的幡然醒悟,实事上都是以事先长久的准备和积累为先决条件的。只有当所有的训练、准备、积累在量上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质变,才会出现灵光一闪的主体化自由,也才有可能摧毁客观化推理的种种框架。从而达到“一超直入如来地”的自由世界中。反之,只是画饼充饥罢了。总而言之,渐修,对任何一个山水画家都是十分重要的过程。顿悟是在渐修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存周;;廓庵禅师《十牛图颂》解读[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2 何艳珊;;悟入音声禅亦在——当代流行音乐中的哲理禅思及其文化回归现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7年04期

3 张松辉;论渐修与顿悟的同异[J];宗教学研究;2002年03期

4 范宇波;;试论中国书法史中的渐修与顿悟[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年02期

5 张银线;;谈禅宗的“渐修”和“顿悟”[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杨齐;杨剑;;谈《西游记》中的顿悟与渐修[J];名作欣赏;2006年20期

7 李华华;;“炽盛”与“寂寞”——神秀北宗的演变刍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祁和晖;;巴蜀禅系论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建民;从《画禅室随笔》看董其昌的渐修之路[D];深圳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64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64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0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