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工笔花鸟创作中肌理表现方法的应用探索

发布时间:2020-05-18 09:41
【摘要】: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特殊的精神产物,是有感而发、有意而为的主体意识极其强烈的艺术。作为中国画画科之一工笔花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笔花鸟画集中表现了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画中一草一木的刻画透露着画家对大自然的真实热爱,恰如其分的表现了“空山不见人”的深邃意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下人民的审美需求。在绘画中,各种新型材料、技法、思想的相互交流传播,肌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表现语言出现在工笔花鸟画的表达形式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清晨的江水边薄雾像轻纱似的,秋天的麦田一片金黄,飘雪的季节世界银装素裹,夕阳将大地染得一片火....大自然美丽的景致无时无刻不在触发着画家的创作灵感。环视我们的周围,百年的树皮、千年的古墙、干裂的土地等,这些粗糙的、斑驳的具有凹凸感的质地,给绘画中肌理的制作带来了丰富的启发。一幅好的工笔花鸟画作品离不开肌理效果的制作,肌理效果的表现技法让工笔花鸟画更具绘画意味和审美情趣。肌理的自然美感与绘画技法互相融合较好地表达了绘画作品画面的独特意境,并且极大地丰富了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为工笔花鸟画在当今社会的蓬勃发展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肌理艺术语言的表现不但丰富了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表现形式,而且能够为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不同纹路、不同形状和不同的绘画材料结合起来创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形式美以此表达作者内心情怀。现代工笔花鸟画在形式、题材、构图等有着全新的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许多综合材料和工具的引用让工笔花鸟画在在保留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的肌理制作的技法。工笔花鸟画画家们对肌理技法制作探索研究是现代工笔花鸟画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工笔花鸟画创作中肌理表现方法的归类、分析、研究并结合肌理技法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把肌理的表现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深化作品的内涵,抒发自我情感。
【图文】:

掌纹,手掌,肌理,艺术家


画面肌理:指的是艺术家们在艺术作品上表达的那种肌理,也可以说是绘画肌理,理解为在大自然肌理的基础上,艺术家们从自身的思想情感、生活阅历、不同的审出发,通过不同的工具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法在画面上制造的肌理。画面肌理是画家图 1 《手掌上的掌纹》洪聪妮 图 2《河水的波纹》洪聪妮

波纹,河水,肌理


画面肌理:指的是艺术家们在艺术作品上表达的那种肌理,也可以说是绘画肌理,理解为在大自然肌理的基础上,艺术家们从自身的思想情感、生活阅历、不同的审出发,通过不同的工具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法在画面上制造的肌理。画面肌理是画家图 1 《手掌上的掌纹》洪聪妮 图 2《河水的波纹》洪聪妮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玉琴;;论陶瓷工笔花鸟画——牡丹之艺术[J];景德镇陶瓷;2018年06期

2 唐跃;;飞向叙事的禽鸟们——陈林新工笔花鸟画评说[J];台声;2018年24期

3 俞芳;;工笔花鸟画教学和创作的拓展与创新——评《工笔花鸟画临摹与写生创作》[J];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01期

4 范雪峰;;工笔花鸟画的“当代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24期

5 杨晓奇;;工笔花鸟画的“当代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06期

6 张乐;;浅谈北宋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22期

7 王晓兰;;新时期工笔花鸟画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资讯;2017年33期

8 黄靖涵;;宋代工笔花鸟画艺术特色的当代变革[J];中国美术;2017年06期

9 高玉婵;李汉平;;浅谈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新[J];艺术教育;2018年03期

10 孙艳萍;赵伟;;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形式与传统技法比较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德舜;魏鸿蕴;;工笔花鸟画装饰美的新探索[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2 乐祥海;;烟红露绿晓风香——读于非暻的工笔花鸟画[A];大匠之门 15[C];2017年

3 吉利;;严谨与精致——于非暻工笔花鸟画赏析[A];耕耘录:吉林省博物院学术文集2010-2011[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凌鹤;赵梦朱:百年中国工笔花鸟画重要代表[N];辽宁日报;2019年

2 ;诗性工笔[N];中国美术报;2016年

3 画家 买鸿钧;中国画离开书法还能走多远[N];中国文化报;2016年

4 特约撰稿 赵权利;笔不能停 墨需有“道”[N];美术报;2017年

5 范新国;宋代工笔花鸟画赏析[N];中国民族报;2012年

6 袁进华;工笔花鸟画的当代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马鸿增;论“江苏工笔花鸟画派”[N];美术报;2006年

8 黄之豪;冯倩工笔花鸟画欣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9 雷家民;工笔花鸟画的形、色创意体验(上)[N];美术报;2016年

10 樊萍;工笔花鸟画“形式美”与“意境美”[N];美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蔡英余;南宋工笔花鸟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2 宋晓霞;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3 赵自然;陈之佛艺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林静芝;1949~1980台湾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史宏云;古代花鸟画题画诗的意象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寓美于朴,寓巧于拙[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2 赵爽;《那年夏天》的创作体悟[D];河南大学;2018年

3 张德意;当代花鸟画中“意”的比较分析[D];湖北师范大学;2018年

4 王s,

本文编号:2669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69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e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