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日本浮世绘在我的版画创作中的借鉴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19 10:22
【摘要】: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美术都不可能是孤立的现象。它不断交流、传播,每到一个地方都适应着当地的土壤,呈现出最适合最独特的表现,日本浮世绘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例子,它吸收了西方绘画立体透视的方法,又在中国绘画的基础上演变出繁复的平面装饰风格。无论是中国的或是日本的乃至西方的艺术,都有各自伟大辉煌的作品流传于世,彼此都有各自的美学高度,又相互牵引联系,这样的艺术交流、借鉴、融汇便成为了当下世界艺术进展的一大趋势。本文通过对浮世绘详尽的形式分析,解读传统文化,结合浮世绘特点与传统艺术形象,将《山海经》中描述的妖怪进行再创造,在创作过程中探索对传统艺术形象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新思路。文章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部分总起,主要叙述了版画的定义及历史,提出版画和浮世绘的关系,继而有讲述了日本浮世绘的概况。第二部分则分析是浮世绘的审美特征。分别从题材、构图、色彩、造型四个方面详细的分析了浮世绘的艺术形式与特色,并一一举例,通过每一时期的画家进行纵向对比。第三个部分着眼于笔者的创作,分为平时的实践练习和毕业创作两个阶段。梳理自身的困惑、问题,总结自己的创作表达,点明浮世绘对笔者创作的影响。力求将浮世绘的在场性、故事性和装饰性加入到笔者的创作当中,以此达到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氛围中重现的目的,两者相互的协作,汲取双方的精华为自身创作所用。
【图文】:

版画,木刻版画,公元,木刻本


2.1 版画艺术的源起日本浮世绘通常是指木刻版画,但事实上也是存在有手绘的作品。那么何为画呢?“版画”即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⑤“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始于中国。”各种史料都将版画的源头直指中国,如若按上述的定义,版画这种艺术形式甚至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作为印章出现的肖像印,这样的启发再有后来造纸术和印刷的发明直接推动着版画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而提及中国古代版画主要指的是版画,现存于中国最早的木刻版画则是出土于四川成都的《梵文陀罗经咒图》约唐至德二年至大中四年,即公元 757 年到公元 850 年),要早于敦煌莫高窟现的《祗树给孤独园说法图》(咸通九年,即公元 868 年)(图 2.1)的木刻本。过木刻版画的技术成熟还是在 9 世纪的唐代,彼时佛教盛行,以信息传播为主诉求的文化消费式阅读方式进入公众视野,且图像又有形象直观、化繁为简的释、再现作用,使得印刷版画慢慢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同时日本在频繁的与国进行文化、技术上的交流后,吸收了来自中国的版画技术,结合本国的文化至西方的元素,孕育出了珍奇璀璨的浮世绘。

金刚经,扉页,版画


2.1 版画艺术的源起日本浮世绘通常是指木刻版画,但事实上也是存在有手绘的作品。那么何为画呢?“版画”即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⑤“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始于中国。”各种史料都将版画的源头直指中国,如若按上述的定义,版画这种艺术形式甚至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作为印章出现的肖像印,这样的启发再有后来造纸术和印刷的发明直接推动着版画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而提及中国古代版画主要指的是版画,现存于中国最早的木刻版画则是出土于四川成都的《梵文陀罗经咒图》约唐至德二年至大中四年,即公元 757 年到公元 850 年),要早于敦煌莫高窟现的《祗树给孤独园说法图》(咸通九年,即公元 868 年)(图 2.1)的木刻本。过木刻版画的技术成熟还是在 9 世纪的唐代,彼时佛教盛行,以信息传播为主诉求的文化消费式阅读方式进入公众视野,且图像又有形象直观、化繁为简的释、再现作用,使得印刷版画慢慢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同时日本在频繁的与国进行文化、技术上的交流后,吸收了来自中国的版画技术,结合本国的文化至西方的元素,孕育出了珍奇璀璨的浮世绘。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全浮世绘[J];现代职业安全;2019年02期

2 ;安全浮世绘[J];现代职业安全;2019年01期

3 ;安全浮世绘[J];现代职业安全;2018年11期

4 ;安全浮世绘[J];现代职业安全;2018年12期

5 ;安全浮世绘[J];现代职业安全;2017年12期

6 ;安全浮世绘[J];现代职业安全;2018年01期

7 ;安全浮世绘[J];现代职业安全;2018年02期

8 ;安全浮世绘[J];现代职业安全;2018年04期

9 ;安全浮世绘[J];现代职业安全;2018年05期

10 ;安全浮世绘[J];现代职业安全;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秋菊;;绘尘世之浮华,折射众生百态——赏日本画《出游图》品浮世绘艺术魅力[A];春草集——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聂国艳;;在“浮世绘”中寻找诗意[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清华;;时代的夜歌或浮世绘——关于邰筐诗歌的三言两语[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卢娟;;张力场上的浮世绘——解析邰筐《凌晨三点的歌谣》[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曲宏宇;孙立新;;江户时期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时期平面设计的影响[A];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高正;;日本浮世绘版画的艺术美感及其文化内涵[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7 鲍玉珩;戴浙;;文化与性艺术:春宫画研究 中国性文化研究的先锋:高罗佩和《秘戏图考》[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宏图;夏商笔下的浮世绘与血腥之美[N];文汇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黄玮;浮世绘:日本文化的“不死鸟”[N];解放日报;2017年

3 马坤善;日本邮票上的浮世绘艺术[N];中国集邮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陈俊s

本文编号:2670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70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0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