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新中国以来中国油画的本土化特点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0-06-21 07:19
【摘要】:油画从西方传入中国,要融入这个具有悠长汗青文化的国家,必然会有一个“民族化”、“本土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将外来文化“本土化”,比如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一个长期的本土化融入和调整,才产生了中国自己的佛学、禅宗,甚至产生其他宗派。而西方的油画传入中国,历经四百年的文化演进,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西方文化在中国“本土化”融合的过程。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随时代的变化,其特点也有明显的时代性,也存在多方面的研究方法和价值意义。首先表现在中国的艺术家们为使西洋画为我所有,经过不断改造、创新,表现为“西为中用”。其次,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反侵略反殖民的革命斗争,在建设团结统一新中国伟大使命的过程中,油画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也参与到了中华民族自醒、中国文化自信的努力推进中,起到了为中国社会构建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的重大作用。同时,在新时期的全球化发展时代下,中国油画对中国历史情境、时代符号等传统文化进行了历史的重温、再现与拓展。油画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逐渐代替西洋画、洋画等称呼成为正式的学术用语。这个称呼表明,油画在“洋”之后已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传入中国的漫长历史当中,油画的发展经历过冷落,经历过追捧,也经历过排斥与融合。在这多重变幻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受到了本民族传统文化与审美精神的影响,慢慢的开始转化为具有中国本民族面貌的风格特征。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三十年是油画发展的高峰时期,从中国文化本土化的角度观察,这个时期大部分油画受到“政治”的影响。在油画的创作技法上,油画家们尝试将中国传统的单线平涂与油画结合起来,在表现内容和风格上也一直在不断寻求新的方法,这一阶段中国油画的发展是以政治上的本土化作为指路标的。改革开放以后的油画作品虽然还残留“政治”本土化的因素,但其重要特点表现为对人性、形式、日常生活的本土描写,艺术话语形态表现为“乡土”本土化。90年代以后的油画伴随着新时期国际间、民族间关系的发展,开始呈现新型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慢慢转化而成的中国油画风格面貌的“本土化”特征也越来越凸显,越来越成熟了。在当今时代,艺术家自发创作的主动性较为突出,并且经常集体写生到户外创作,把创作带入写生作品,二者相辅相成,兼收并蓄。这也是这一时期的独特现象。在中国数不胜数的艺术家辛勤努力下,中国油画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取得了让全世界都为之惊讶的优秀成果,形成了中国油画史上最为繁荣的时代。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时代标记进行线性梳理,挖掘各阶段油画作品的本土化特征,以及研究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意义,从而探究油画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变化的症象以及未来创新发展的多种可能。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3
【图文】:

《开国大典》,油画,布面,博物馆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图2-1-1)是这个时期重要的油画代表作品。这幅逡逑作品构思宏大,呈现的场面非常开阔,用色也比较高贵明艳。通过把西方油画用明逡逑暗表现空间的造型特点和中国绘画单线平涂的绘画特点巧妙融合,使得整个画面逡逑的风格精致且宏大,典雅且厚重。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趣味特点,表现逡逑了独特的民族风格。罗工柳?的代表作品《毛主席在井冈山》(图2-1-2)中也运逡逑用了大量的平涂方法,同时也使用了中国画特有的点染笔法表现画中的山体,使作逡逑品呈现出强烈的中国风格。此外还有,吴作人@的《齐白石像》(图2-1-3)和《三逡逑门峡》、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图2-1-4)、靳尚谊@的《毛主席在十二月逡逑会议上》(图2-1-5)等等,也都是在传达中国民族精yL,成为流传于世的优秀油逡逑画作品。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油画出现了间断性空白,油画家的油画创作逡逑?董希文(1914-1973)?男,浙江绍兴人,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逡逑的六位大师之一邋?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开设油画工作室培育人才.逡逑?罗工柳1916-2004邋).男,广东开平人,中国油画家,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副院长,中逡逑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全国文联委员.逡逑?吴作人(1908-邋1997).男,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逡逑南国革新运动.逡逑

油画,《开国大典》,作品,毛主席


创作了大量以赞扬中国革命发展进程及现代面貌展现的油画作品,充分运用了油逡逑画创作中独特的、生动的语言表现力,以及处理油画场景中震撼场面的视觉感染逡逑图2-1-1董希文《开国大典》1953年布面油画405cmX230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逡逑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图2-1-1)是这个时期重要的油画代表作品。这幅逡逑作品构思宏大,呈现的场面非常开阔,用色也比较高贵明艳。通过把西方油画用明逡逑暗表现空间的造型特点和中国绘画单线平涂的绘画特点巧妙融合,使得整个画面逡逑的风格精致且宏大,典雅且厚重。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趣味特点,表现逡逑了独特的民族风格。罗工柳?的代表作品《毛主席在井冈山》(图2-1-2)中也运逡逑用了大量的平涂方法,同时也使用了中国画特有的点染笔法表现画中的山体,使作逡逑品呈现出强烈的中国风格。此外还有,吴作人@的《齐白石像》(图2-1-3)和《三逡逑门峡》、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图2-1-4)、靳尚谊@的《毛主席在十二月逡逑会议上》(图2-1-5)等等,也都是在传达中国民族精yL,成为流传于世的优秀油逡逑画作品。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民生;;论中国油画的当代性特征[J];美术;2016年10期

2 冯民生;;全球化与民族艺术特色[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本文编号:2723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23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9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