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黄宾虹美术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10:06
【摘要】:教育思想是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认识和理解,那么美术教育思想也是对美术教育活动的一种认识和理解,总结美术教育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美术教育活动进行指导,以便推动现代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黄宾虹能够被大家认可与推崇,主要在于其山水画的艺术影响力。其实,他在金石学、美术史学、诗学、教育学、文字学和古籍整理出版等领域均有深刻的研究。他不仅是个伟大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个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活动的教育家。在美术教育方面有着他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这些美术教育理念是与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相呼应的,因此我们研究其美术教育思想是很有必要的。黄宾虹美术教育思想主要散落在他的文章、手稿及他人的评论中。通过大量资料的查阅,笔者将黄宾虹美术教育思想概括为“师古人”“师造化”“崇品学”“重笔墨”和“重内美”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其为人师表、修身立己的真实显现。在这个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动荡时代,黄宾虹始终站在民族文化的基石上,对中西文化进行理性的思考,提出了“中西绘画大同”的艺术理念。在精研传统的基础上,他选择了“传统出新”,提倡中国画的变革途径要从自身的文化基因去寻找,对外国文化他提倡要合理吸收。他所主张的传统人文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的中国画教学路径,是一条不失民族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我国美术教育已经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道路上越走越稳健。我们研究和探讨黄宾虹的美术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他的美术教育思想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特质与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人文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强调继承和创新的今天,不仅可以让我们厘清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变迁,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适合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东西,把我们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图文】:

黄宾虹


而形成的教育理论认识,具有实践性、抽由此可知,美术教育思想就是指经过人识。本文通过对黄宾虹美术教育活动的梳。画领域的成就,但是对其美术教育思想还量的文献资料,把黄宾虹美术教育思想大”“重笔墨”“重内美”。。他在 60 岁以前都致力于追摹历代画家后自成一格,从绘画成长经历来看,他大过:“画不师古,未有能成家者”②“善精神,即圣贤豪杰”③。可见他对效法古、意境、格调的感受与体味。他学习古人墨柔靡,摹古风气严重,缺乏创造,所以图 1 黄宾虹

栖霞


独自一人去实地写生夜景。《青城宵深》(图 2-2)和《栖霞岭晚眺》(图2-3)都是写夜山的画稿。对夜山的入微观察,以及静观的方式,使得黄宾虹在游奉节时,大悟“月移壁”①的绘画表现手法。蜀游的经历在黄宾虹的创作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黄宾虹山水艺术蜕化飞升的一个重要契机。他在游览青城山时,天降大雨,使他大悟“雨淋墙头”②画法,并感悟气韵、内美是通过“沿皴作点三千点,点到山头气韵来”来表现出来的。打点作皴是他的创新,也是他教给学生最鲜明的表现形式。他经常教导学生要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下笔作画、画高景远景的时候要表现泉水奔流的水口,画正面的山要通过层层叠加来表现雄壮。这些都是他在写生逐步积累出的绘画经验。在游历中,他总结出山水画创作之前画家的准备步骤是:游览山水—坐望苦不足——山川我所有——三思而后行。首先要认识山水、了解山水。其次要与自然交朋友,深入观察自然。再次,要掌握自然规律,使大自然藏在画家心胸,才能做到遗貌取神。最后,要在师造化之后,懂得万物的性情。正是长期的探索,才使得他在“笔笔摹古”中得到新的东西。他广泛游历山川,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辩证地体现在自己艺术实践中的做法,为他后来的学生提供了导向性的参照。三、小结①王鲁湘在《黄宾虹》一书的第 154 页对“月移壁”作了说明,他认为:“依据生活常识可有双解:一是月光移动壁影;二是月影在壁上移动。”②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的一种形象描述。所谓"雨淋墙头"就是形容雨从墙头淋下来,任意纵横氤氲,有些地方特别湿而浓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干处而发白,而顺墙流下的条条水道都是"屋漏痕"

栖霞,意象


青城宵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蒋跃;;生成与流变——读《黄宾虹画语录》有感[J];美术观察;2015年03期

2 师立华;;谈一代宗师黄宾虹山水画艺术之路[J];兰台世界;2014年10期

3 程涛;;黄宾虹的治学道路对当下高校山水画教学的启示[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年03期

4 刘传军;;从黄宾虹的治学看二十世纪中国画教育[J];美术观察;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元卿;黄宾虹思想及其绘画美学演进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本文编号:2743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43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b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