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傅抱石巴蜀时期山水画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5 10:14
【摘要】:傅抱石,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一位于天地自然间走出来的集大成者。绘画题材以山水影响最为深远。其中巴蜀时期山水画创作最具代表性,一九三九年四月,傅抱石入蜀,寓居重庆金刚坡,至一九四六年十月迁回南京,居巴蜀之地达八年之久。许多学者认为,傅抱石正是从巴山蜀水中获得启发,最终作出画风转变的,在这一时期其题材选取、构图形式、笔墨技法等均融入新绘画元素形成了明显的个人风格。特殊的时代背景、境遇、文化学养以及艰苦的艺术探索构成其民族、时代、艺术风格的高度统一,奠定了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傅抱石因此成为中国山水画创新的杰出代表。笔者试图从其生平、地域环境特征、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意蕴等多个层面进行全面阐释,以作品分析为主结合其绘画思想及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述。论文第一章综述傅抱石巴蜀时期的艺术活动。第二章结合作品以其山水画题材选取、构图形式、笔墨技法、空间光影全面分析傅抱石巴蜀时期山水画艺术表现形式。对其磅礴诗意的题材选取、以小见大的构图形式、雄健恢弘的笔墨语言以及借鉴西方印象派与日本山水画渲染的技法表现出来的空间光影云雾感等艺术特征一一进行诠释。第三章探究傅抱石巴蜀时期山水画的审美意蕴,或含蓄朦胧,或寓情于景,刚柔并济、阴阳相合。最后一章综述傅抱石巴蜀时期山水画对我创作的影响。对傅抱石巴蜀时期山水画创作研究的梳理总结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对当下山水画实践具有无比重要的影响与作用。笔者创作过程中努力将傅抱石艺术语言中的创新元素应用于自身的创作实践环节,学习借鉴傅抱石巴蜀时期山水画艺术表现形式,体味感受审美意蕴,笔者受益匪浅。而笔者也将在今后的创作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索与挖掘傅抱石巴蜀时期山水画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nita Chung;陈锐;;其命唯新:傅抱石的艺术世界[J];美成在久;2015年03期

2 傅抱石;;傅抱石作品欣赏[J];雪莲;2019年08期

3 傅抱石;;傅抱石作品[J];创作评谭;2019年04期

4 张鹏;;上古衣冠 凝而成象——傅抱石人物故实画的“古典”与“现代”(第二十四讲)[J];中国书画;2019年08期

5 万新华;;在政治与艺术的夹缝中——傅抱石晚年心路历程试探[J];艺术探索;2017年05期

6 江丰;;《青年傅抱石》[J];美术;2017年12期

7 万新华;;结缘傅抱石[J];中国书画;2018年05期

8 ;傅抱石旧居找到了[J];红岩春秋;2018年08期

9 万新华;;圣地韶光——傅抱石《延安图》卷读记[J];中国美术;2018年05期

10 张鹏;;傅抱石人物故实画与日本绘画关系考辨[J];美术观察;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抱石;;踪迹大化 傅抱石艺术回顾展作品选[A];大匠之门 6——2014北京画院美术馆重要展览特辑[C];2015年

2 吴洪亮;仇春霞;薛良;;踪迹大化 傅抱石艺术回顾展研讨会[A];大匠之门 6——2014北京画院美术馆重要展览特辑[C];2015年

3 万新华;;从《乱帆争卷夕阳来》看傅抱石过渡期山水画风演变[A];大匠之门 2[C];2014年

4 薛良;;踪迹大化——傅抱石艺术回顾展[A];大匠之门 6——2014北京画院美术馆重要展览特辑[C];2015年

5 王明明;;前言[A];大匠之门 6——2014北京画院美术馆重要展览特辑[C];2015年

6 杨公拓;;诗意抱石[A];大匠之门 2[C];2014年

7 吉利;;艺术革新的一面旗帜——浅谈傅抱石先生国画的理论与实践[A];耕耘录:吉林省博物院学术文集2010-2011[C];2012年

8 马鸿增;;我对风格个性的几点看法[A];'2007中国画创作观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芹;;从自然山水到胸中丘壑——20世纪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的审美取向[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芹;;当代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的价值取向[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敏钟;南京大学藏《傅抱石致锡永札》考识[N];中国书法报;2019年

2 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黄戈;刍议傅抱石的“写生观”[N];美术报;2019年

3 张蔚星;从人物特点,作画习惯鉴R%傅抱石人物画真伪[N];中国美术报;2018年

4 余锦生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秘书长;从市场表现看傅抱石的艺术成就[N];北京商报;2018年

5 记者 王帆;第四届中国(新余)傅抱石文化艺术节开幕[N];新余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王若刚 王瑶 聂姝敏 冯靖雯 见习记者 李星雯 郜龙斌 实习生 陶玉儒 采访整理;擦亮抱石文化名片 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N];新余日报;2018年

7 白素菊;小议书画的款识与价值[N];团结报;2016年

8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南京 马鸿增;从傅抱石山水写生观说起[N];美术报;2016年

9 林如;“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风波(二)[N];杭州日报;2016年

10 柯锐;傅抱石重庆时期的作品“回家了”[N];中国文化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戈;踪迹大化·其命唯新[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沈沁;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人物画中的悲剧意识[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3 张鹏;傅抱石客蜀时期故实画考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4 郭怀若;石涛书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昕昕;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2 林瑞;傅抱石巴蜀时期山水画创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3 屈慧珊;傅抱石早期绘画史观研究(1925年-1942年)[D];湖北美术学院;2019年

4 李金朋;傅抱石山水画的散笔皴之研究与运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5 杜蔚蔚;傅抱石雨景山水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6 周桃虎;“艺术与时代”—傅抱石山水写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年

7 张培;傅抱石纪念馆环境改造设计[D];南昌大学;2018年

8 周林峰;傅抱石巴蜀岁月与山水画风格初步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付t

本文编号:2781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81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8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