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画“墨”和“色”的发展脉络探究
本文关键词:写意人物画“墨”和“色”的发展脉络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写意人物画成长在“水墨为上”的时代中,到文人画时期更是以笔墨语言为其发展核心,笔墨语言及笔墨技法的不断成熟,但是写意画的发展历史中却忽略了色彩的重要性,使得“色彩”在写意人物画中的理论不够完善。然而西方绘画传入中国,其视觉感、形式观念的强烈刺激,给传统中国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也给传统中国写意人物画带来新的可能。具有前瞻性的画家开始对传统中国写意人物画作出改良,引用西方的绘画语言,并结合中国传统笔墨语言,将写意人物画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传统画论中对墨的定义有“运墨而五色具”的观念,对“墨”的研究已有很深刻的理论基础,在文人画的主导的很长时间里,“水墨”其独具特色的形式展现抑制了“色彩”在写意人物画上的发展。现在写意人物画不再只单纯的用笔用墨,他可以承载更多的元素,对待色彩亦是应当和谐交融,传承中国写意之精神,拓展新的方向。本文通过追溯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探究写意人物画发展与传承,并对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下所产生的传统色彩观进行梳理,展现中国色彩观念形成的文化基础。再通过社会背景与哲学思想的影响,发掘画家从色彩到水墨上的转变和“水墨兴起”与“色彩没落”的缘由。水墨体系的不断完善导致色彩始终没能在传统写意人物画中被重视,反而文人画主导地位的确立使得画家们更加偏向于水墨程式化的承袭,成为一种诟病。新时代的变迁,西方绘画艺术打开中国艺术家的思路,要寻求中国画改良之路,为写意人物画的变革开辟一条新路。结合对“色”“墨”语言探索道路上的先驱者进行分析,“色”与“墨”在写意人物画的运用及发展。以及列举当今时代在创新用色和用墨艺术语言的代表性画家,和个人在写意人物画中对用墨用色的探索,尝试挖掘“色”与“墨”在写意人物画中的更多的表现,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和创新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 色彩 水墨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0
- 1.1 研究内容8
- 1.2 研究现状8-9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9
- 1.4 研究的途径及方法9-10
- 第2章 传统写意人物画发展及色彩观10-15
- 2.1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概述10-12
- 2.2 传统色彩观的概述12-15
- 第3章 传统写意人物画中“水墨”的发展15-19
- 3.1 色彩体系的完备与失落15-16
- 3.2“水墨为上”的主导地位16-19
- 3.2.1 庄禅的影响16
- 3.2.2 绘画理论的导向16-19
- 第4章 写意人物画“墨”和“色”的 近现代发展19-27
- 4.1 写意人物画在近现代“墨”和“色”的运用19-24
- 4.1.1 任伯年《寒酸慰像》20-21
- 4.1.2 徐悲鸿《愚公移山》21-22
- 4.1.3 林风眠《仕女图》22-23
- 4.1.4 杨之光《矿山新兵》23-24
- 4.2 中国当代写意人物画“墨”与“色”的继承与突破24-27
- 4.2.1 田黎明24-25
- 4.2.2 刘庆和25-27
- 第5章 对当代写意人物画“色”与“墨”的思考27-29
- 5.1 遵从传统“写意”精神拓宽“墨”与“色”的边界27-28
- 5.2 在多样性文化中寻求“色”“墨”的和谐28-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淞霖;;周淞霖写意人物画[J];美术大观;2001年04期
2 翁振新;远取其势 近取其质——写意人物画写生教学随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张文江;张文江写意人物画作品欣赏[J];今日科苑;2005年08期
4 龙瑞;;胸中墨象笔底出——评王伟的写意人物画[J];美术观察;2005年11期
5 陈政雄;;现代写意人物画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5期
6 刘赦;;进退维谷:当代水墨大写意人物画之境遇及反思[J];美术;2007年10期
7 鲍凤林;;试谈现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要点[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张华;;关于写意人物画写生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4期
9 宋永忠;;如何在写意人物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8期
10 彭树平;;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在陶瓷综合装饰中的探索[J];陶瓷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陇南市成县同谷书画院 王沛强;谈当代写意人物画写生[N];甘肃日报;2011年
2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龙瑞;胸中墨象笔底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汪为胜;一派崇高肃毅之气[N];美术报;2009年
4 汪为胜;一派崇高肃毅之气[N];中国艺术报;2010年
5 汪为胜;一派崇高肃毅气[N];中国艺术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张书 通讯员 李晓梅;有形之笔绘无形之心[N];湖南经济报;2007年
7 聂危谷;亦工亦写 刚柔并济[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徐恩存;耕耘者的辛劳与收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刘君;雅逸俊秀 超凡脱俗[N];美术报;2008年
10 贾德江;中国写意人物画的一面旗帜[N];中国文化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松;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泛艳俗性现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庆娣;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传神”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洋;浅谈写意人物画的传统特征及启示[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刘素之;新疆当代写意人物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5 裴杰;新中国以来写意人物画表现语言的演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希;写意人物画创作中的情感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腾;写意人物画中造型与笔墨关系的认识与体验[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8 焦晓杰;论现代写意人物画创作中的形与意[D];河南大学;2013年
9 李宗晗;写意人物画写生中个人探索[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10 窦金芳;现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笔墨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写意人物画“墨”和“色”的发展脉络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