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渐江绘画的美学意蕴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0:37
   渐江,明末清初中国画坛杰出的山水画家,新安画派先锋、主力,其集遗民、僧人、画者于一体的艺术人生,在当时画坛乃至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蕴含着极高的美学魅力。这不仅受徽州地区自然环境、经济文化条件、政治变迁的影响,更是其自身学识涵养的沉淀硕果。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渐江生平经历入手,按照其年岁阶段、人生转折节点的发生顺序,分为遗民渐江、画僧弘仁、渐江与新安画派三个方面来介绍渐江的时代背景、生活情状及文化底蕴。第二部分从三方面阐述渐江绘画的美学溯源。渐江绘画的美学意蕴以中国传统儒、道、禅哲学思想为背景。首先,有序传承古人的笔法遗风,尤其是对倪黄淡笔枯墨以及宋元南宗山水画的笔意模仿,是渐江艺术审美的基石;其次,以自然造化为师是渐江绘画的特色,黄山写生从他开宗,在刻画黄山秀美气质的同时,也展现了渐江对黄山气韵的独特体悟;最后,渐江以传统意象为模本,将黄山林石、简屋淡梅的生命意态与个人生命情调互融,在宇宙生命与个体生命相融的中国哲学思想统领下,从师心的层面,获得心灵的解放与精神的“得道”。第三部分从渐江作品的线条语言、意象形态、诗境与画境的合一三个层面分析渐江绘画的审美意蕴。渐江作品中的刚直线条、山水梅花意象组合、体积感充斥的空间意识,是渐江将黄山之秀美表现地最彻底的特质,而入禅的渐江在少时学养的奠基下,以诗境、禅境入画境的表达,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其《画偈》等题画诗中所反映的诗意、画意、禅意俱佳的艺术品格,境界高远而深邃。第四部分从审美特征上将渐江的冷逸清润与倪瓒的简逸荒寒做比较。有着师承关系的二者,在画风上的相似又相异,在本文中总结为冷逸清润与简逸荒寒。二者绘画中都有逸气之风扑面,同为遗民的倪瓒,荒疏之中简淡至极,其画面上所展示的无人画境,却是渐江所弃用的。渐江将天地人的组合,以三远视角勾画在一桥一人中,一山一水间,清新绝俗之中的冷意,挟带似有若无的烟火气息与禅意,是比荒寒更饱满的冷逸清润。该部分可视为本文的突出性观点。第五部分是对渐江绘画的影响与传承的阐述。渐江的绘画赓续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道与艺,同时融合了自身对自然与人世的理解而成笔下的雾霭烟霞,山水诗意。他对后人郑皎的绘画格调的启发,对于黄宾虹与扬州画派的民族气节、艺术精神的影响,对于当代安徽画派艺术家们灵性的陶泽、品格的涵养,具有深刻的美育意义。综述以上渐江画艺与人格的卓越,不难看出,自然生命和艺术生命的融合,赋予渐江别样的艺术气质。少年儒化的基因在渐江心中留存,他至孝至礼,对待亲友秉持敬爱之心:面对国难毅然选择保卫与反抗;壮年刚毅守节,释道思想影响他做出出世选择,用刚直冷静的线条描画胸中丘壑,心中依然保有对家山风骨意蕴的追寻。渐江独特的人格魅力,留给后人无数的追怀念想;渐江艺术的美学旨趣,留给我们无尽的欣赏空间。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思路与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渐江其人
    一、遗民渐江
    二、画僧弘仁
    三、渐江与新安画派
第二章 渐江绘画的美学溯源
    一、师古人:以倪黄为宗,不忘创新
    二、师造化:隐居黄山,敢言天地是吾师
    三、师心:澄怀观道,以笔写心
第三章 渐江绘画的审美分析
    一、线条语言
    二、意象形态
    三、诗境与画境合一
第四章 渐江的冷逸清润与倪瓒的简逸荒寒
    一、渐江冷逸清润
    二、倪迂简逸荒寒
第五章 渐江绘画的传承与弘扬
    一、有序传承的新安传统
    二、渐江与郑旼绘画的整体格调
    三、渐江与黄宾虹的绘画精神
    四、渐江与扬州画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风入松;;恍惚难名是某峰 渐江《松壑清泉图》《秋日山居图》辨伪及渐江生平资料的一处订正[J];紫禁城;2017年04期

2 吕少卿;;论渐江的思想嬗变及对其画风的影响[J];中国书画;2017年05期

3 郑甜甜;;浅析渐江绘画的美学意蕴[J];蚌埠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4 刘墨;;渐江:画禅诗癖足优游[J];荣宝斋;2017年10期

5 徐美玲;;渐江山水画的师承与独创[J];艺术探索;2015年03期

6 吕少卿;;论渐江思想中的儒道佛因素及对其画风的影响[J];中华书画家;2014年04期

7 维摩逸风;;渐江墓[J];中国诗歌;2013年12期

8 潘望森;;谈渐江绘画风格、审美取向与新安画派的形成[J];学术界;2014年02期

9 王祥;黄少华;;敢言天地是吾师——渐江的写生与创作品格[J];书画世界;2013年05期

10 吕少卿;;渐江逸民、遗民心态转置论[J];国画家;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辞;渐江山水画图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7年

2 吕少卿;承传与演进[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3 蒙妍;大块自有真本在[D];南开大学;2014年

4 何丽;“黄山画”派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甜甜;渐江绘画的美学意蕴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2 袁青;山高水长—渐江绘画语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3 郭宁;渐江山水画的现代性倾向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年

4 陈天野;渐江成熟期的山水画风格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5 杨顺;渐江山水画的形式语言及其艺术价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7年

6 刘东奇;渐江山水画面结构的张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

7 高扬;浙江与萧云从山水画山石结构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8 代莹;探析渐江山水画的静美特征[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振军;论渐江与黄山写生[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10 叶新美;浙江绘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心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9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59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2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