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倾向在表现性油画中的导向性
本文关键词:情感倾向在表现性油画中的导向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代画家石涛曾经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说的贴切点,应是笔墨当随个人。“笔墨”,本意指中国画的技法,也可引申为各种绘画形式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位艺术家均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绘画语言,也有个人的喜好,无论何种绘画语言样式,均展现着画家浓重的个人感情色彩。近一个世纪以来有一种别具一格的绘画语言形式,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本文统称为表现性绘画语言。运用表现性绘画语言创作而成的油画作品有着共同的特点,如作品中注入了画家大量的主观情感,意象也许会较夸张变形,重神似而非形似,作画者会根据作品想要传达的意图较主观地运用色彩,似乎每一种元素的运用都是别具深意的,附诸于作品形式之上,是艺术家纯粹的情感与真实的内心。表现性语言在油画艺术中的运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并且在当代艺术的流程中已经形成了不可抵挡的势头。表现性油画作品重在弘扬自我感受,展现内容的精神层面。表现性的油画语言摒弃了传统的艺术原则,追求一种变形后的真实,他们强调的是在主观的感情作用下,将客观描摹的对象夸张变形,把现实转化为另一种真实。艺术家利用表现性的油画语言表达自己纯粹的感情、真实的内心,作品较之其他表现形式绘画承载了更多的精神内涵。表现性绘画语言自古以来就有,自从油画这种西方独特的绘画形式传入中国后,丰富了中国艺术家对于绘画形式的理解,很快,油画这种绘画形式就被中国艺术家接纳,并且很自然的具有了民族特色,成为了一种符号鲜明,绘画语言新颖的绘画形式。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分析几位有代表性的表现性油画艺术家的作品特点,来对艺术家个人情感倾向对作品的导向作用加以论述研究。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注重人文精神,关注人性尊严及价值的充分发挥,向往个人情感的真正释放。笔者认为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浓重的表现性思维方式及象征性意味,这是表现性油画在中国之所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古今与中外的角度入手,结合当前现有的研究理论,分析表现性油画语言形式的内容为主要方法,运用横向比较纵向补充等方式,深入研究表现性油画演变过程和存在状态,进而阐述个人情感倾向在表现性油画创作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中国当代艺术家尚扬曾经说:“艺术的基础是个性化的独特样式,历史文本提供方向,也提供可能。正是这个可能诱使一代又一代艺术工作者,以独立批判的精神视角,在形形色色的形式观念中寻找被遮蔽的盲点。艺术工作的全部过程就是为在艺术规范中寻找自己的生机。生机的起点也全在历史文本提供与暗示的方向和可能中。”他又说:“我的心始终向着真实地切入时间的艺术,但决不依附时尚和潮流。我感到这个世界需要锐进和本真的一致性。”笔者十分认同他的观点,这是本文之所以成文的出发点,简单来说,本文旨在透过层层的表现性油画创作大浪,发掘表现性油画的真实内涵,展现情感因素在表现性油画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多种引导与表现方式。
【关键词】:个人情感 导向性 绘画语言 表现性油画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引言9-11
- 1 表现主义的绘画11-14
- 1.1 再现性绘画与表现性绘画比较11-12
- 1.2 表现主义的绘画概念12-14
- 2 表现性绘画的形成及发展14-17
- 2.1 西方表现性绘画的理论支撑与情感因素14-15
- 2.1.1 西方表现性绘画的理论支撑14-15
- 2.1.2 西方表现主义的绘画产生的情感因素15
- 2.2 表现性绘画在中国发生发展的客观条件15-17
- 2.2.1 中国传统表现性绘画理论15-16
- 2.2.2 中国当代表现性绘画形成及其中的自我情感诉求16-17
- 3 西方表现性艺术家创作中的情感释放17-23
- 3.1 西方表现主义的绘画形成前提17
- 3.2 梵高——表现主义的前辈17-19
- 3.3 爱德华·蒙克——用心灵在创作的表现主义大师19-20
- 3.4 安塞姆·基弗——个人情感与历史追思的深刻演绎20-23
- 4 表现性油画在中国的发展23-31
- 4.1 中国表现性油画家情感表达与表现性绘画语言的具体表现23-29
- 4.1.1 林风眠——个人气质与表现主义形式结合的探索23
- 4.1.2 尚扬——“与时俱进”的表现主义油画家23-25
- 4.1.3 当代油画家在形式上的自由选择25-27
- 4.1.3.1 毛焰——只是专注做艺术25-26
- 4.1.3.2 朝戈——深入心灵的直观情感表达26-27
- 4.1.4 中国当代女画家的表现性油画语言运用27-29
- 4.1.4.1 阎平——阳光下对人生的热爱与思考27-28
- 4.1.4.2 徐晓燕——用深情的画笔触摸生命的深度28-29
- 4.2 当代表现性油画大展29-31
- 5 现今表现性绘画的矛盾及思考31-34
- 5.1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笔墨等于零”31
- 5.2 表现性绘画在中国“重现”后遇到的问题31-32
- 5.3 将矛盾进行转化的思考32-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6
- 后记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天阔;直面自然 独处真诚──韩国栋油画作品初识[J];西北美术;2000年04期
2 ;俄罗斯油画家作品选登[J];美术大观;2000年09期
3 ;俄罗斯油画家作品选登[J];美术大观;2000年11期
4 范景中;辉煌的色彩交响──《沙耆油画作品集》序[J];美术之友;2002年01期
5 雷蒙;今天,油画握手的日子[J];广东电脑与电讯;2002年04期
6 罗伟;油画作品的艺术表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02期
7 王长喜;朱红英;;油画家刘宇一的爱国心故乡情[J];档案与建设;2005年12期
8 ;无尽江山:南北油画家邀请展作品[J];美术研究;2006年02期
9 罗实;;油画中的色彩[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5期
10 李章惠;;油画家李章惠作品选[J];戏剧文学;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冬梅;;以结构主义视角解读女油画家的“自语式”绘画[A];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洋洋;投资油画:从“小画”入手更可靠[N];国际商报;2007年
2 长沙学院艺术系 严明;从全国美展看湖南油画现状[N];美术报;2010年
3 韶关日报记者 李峗 通讯员 郭燕海;郑振涛会见全美油画家协会写生团[N];韶关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百灵;油画修复 燃眉之急[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马学东;早期女油画家作品为何难有高价[N];中国商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黄辉;老油画:审慎收藏[N];中国文化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景山;高庆荣:为农民造像的油画家[N];农民日报;2013年
8 张超;曹u&的油画作品[N];文艺报;2013年
9 德加;对油画家而言,,画册是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4年
10 刘东;油画拍卖红透整个秋[N];中国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春华;论西方色彩的理论与实践—有关油画色彩的两对关键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刚;“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3 林笑初;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4 李荣琳;承传东西 造境油画[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宏;论油画之道与人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林文;中国当代“夜境”油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杨海平;线条在油画中的状态[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贾瑞秀;颜文j油画作品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年
5 张霄霄;中国当代油画工人题材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6 刘美含;当代具象油画的纯色倾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方琳;郭润文油画人物造型与风格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殷亚林;试论中国现实主义的油画味[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9 陈潇;《延安讲话》精神对陕西油画群体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鲍峥;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情感倾向在表现性油画中的导向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