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摹顾恺之洛神赋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22:56
   曹植的《洛神赋》自诞生后,在之后的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流传盛广。因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华丽的辞藻,生动的人物描绘,历代画家们为之情有独钟,常取为题,绘制成画。至乾隆时代,几个不同版本传为顾恺之所画的《洛神赋图》画卷传入宫中,并深受皇帝喜爱,在这之后乾隆命宫廷画家丁观鹏创作《摹顾恺之洛神赋图》一卷,用来表达自己对于《洛神赋图》的见解。本文以清代丁观鹏的这幅摹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石渠宝笈》、《清代内务府档案》等资料,围绕这幅作品展开研究,欲解决以下问题:丁观鹏的生平及他的宫廷绘画生活状态;丁观鹏《摹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创作背景及艺术表现特色;丁观鹏《摹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诞生背后蕴藏的涵义。文章总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总结了丁观鹏《摹顾恺之洛神赋图》的研究现状,笔者发现目前对于北京本《洛神赋图》、辽宁本《洛神赋图》的研究成果较多。丁观鹏摹本则鲜有人作为个案研究,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可拓展的空间。第二章先介绍了《洛神赋》的作者曹植和《洛神赋》的创作背景,从音韵,词汇,行文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赋文的文学价值。接着还梳理了历代著作中记载的传为顾恺之《洛神赋图》的信息,并对乾隆宫中所藏的三卷《洛神赋图》长卷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探寻乾隆时期宫廷绘画制度以及当时画院出现的摹、仿画作的总体情况。整理得出,乾隆时期宫廷画家分为三个等级,丁观鹏为一等画画人,他是深受皇帝赏识的人物画师。在宫廷之中画家的创作主要来自于皇帝的命令,画家处于被动的地位。第四章介绍丁观鹏摹作的创作背景,乾隆初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状态,再加上西洋技法的流入以及乾隆崇古的思想为摹作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第五章探究丁观鹏摹作的艺术表现特色,着重从画面的构图、布局、绘画技巧及传统图式的运用来进行说明。第六章深入探究丁观鹏摹本诞生背后的意义,丁观鹏摹作显然是皇帝的审美思想的表达。我们看到的是乾隆对于古典女性题材的关注,他对于“洛神”形象有着自己崭新的描绘。对于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进行考证,显示了他高超、稳健的鉴定水平。同时丁观鹏所绘的《摹顾恺之洛神赋图》也是乾隆初期宫廷人物画新风格的重要体现,影响了后来的清代宫廷人物绘画。
【学位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12
【部分图文】:

《洛神赋图》,博物馆,辽宁,皴法


面长度上推断应为长卷,笔者查询现存的《洛神赋》长卷里没用笔和皴法的图卷,所以不得考证。而他数日后在韩敬堂家图 2-1 辽宁博物馆藏《洛神赋图》(局部)27.1x572.8cm“Goddess of the Luo River” by Liaoning museum ( part )

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摹顾恺之洛神赋图》研究


丁观鹏《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DingGuanpeng“GoddessoftheLuoRiver”

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摹顾恺之洛神赋图》研究


丁观鹏《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DingGuanpeng“GoddessoftheLuoRiver”oflocal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伯达;十八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对清代美术的影响[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04期

2 杨伯达;清乾隆朝画院沿革[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01期

3 聂崇正;清代宫廷绘画机构、制度及画家[J];美术研究;198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红;解析《洛神赋图》的美学思想[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巩剑;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的仿古绘画及其原因[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879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79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6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