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老街区题材绘画创作的文化反思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5:21

  本文关键词:老街区题材绘画创作的文化反思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用艺术语言提出老街区历史传承和绘画所产生的文化反思研究问题,抽丝剥茧寻找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对画面进行再创作同时也是对绘画创作题材及意义的研究,绘画不断的走向成熟的同时也与地域文化产生碰撞。历史街区的复兴及文化产业的加入使其有着更好的提升来打动观者,激起社会对文化保护的意识,并提出对于区域文化介入的可行性。以绘画创作题材论述老街区的保护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段,并通过绘画创作这种形式折射现实的社会问题,引发对老街区保护的人文反思。绘画艺术以情感方式介入老街区的保护是一种新颖的研究视角,用直观的视觉展示方式传递老街区的建筑及生活群体生活现状,引发观者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对老街区的保护、文脉的传承。创作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很多画家作家,记录历史老街区建筑及生活群体的生活状态来提出问题,来反映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这样历史悠久有沉淀的地方进行艺术创作的无非分为两种,—种为喜欢而创作,一种为提出问题而创作。老街区的历史文化正是我们文化产业的依托。建筑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艺术相互渗透,不仅是功能性的场所为绘画提供展览展示的空间,也是绘画的艺术的主要关注对象之一,绘画的表现使建筑的形式、文化内涵长久保存,各个时期的建筑都带有其所处时代的艺术特征,彰显其时代文化特色,建筑是艺术的时代折射镜,建筑在与绘画的互动中留存了一个城市的独特文化记忆,是文化精神的载体。很多艺术家以老街区为创作源泉,是在用绘画语言记录历史,记录我们的家,记录我们的生活,同时用绘画的新方式传达给观者,提升人们对历史文化艺术保护的意识。本论文分为六章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二两章,主要论述论文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创新点、研究框架以及相关概念分析,总体阐述文章的主旨内容;第二部分为三、四、五章,主要论述历史老街区题材绘画创作与所折射的文化反思。通过对绘画创作对历史老街区的关注与阐述,分析老街区绘画创作所关注的对象(街区生态现状、文化传承、未来发展方向)、阐述主题,并分析历史老街区题材绘画背后传递的社会问题思考,具体研究绘画艺术在表达老街区保护中的优势(非政治性、批判性、直观性),历史老街区题材创作折射的社会问题以及传递的人文精神,找到这种新型表现方式的现状与不足。总体回顾历史老街区题材绘画创作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化责任。第三部分,论文的第六章为笔者的创作实践,以大连旅顺太阳沟历史老街区为例实证第二部分理论,传达笔者对老街区的热爱,对旅顺太阳沟老街区保护的迫切心情及现实反思。
【关键词】:历史老街区 绘画创作 文化反思 旅顺太阳沟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4
  • 1.1 课题产生的背景及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0-11
  • 1.1.1 课题产生的背景10-11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
  •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1-12
  • 1.2.1 课题研究的内容11
  • 1.2.2 课题研究的方法11-12
  • 1.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框架12-14
  • 1.3.1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12-13
  • 1.3.2 课题研究的框架13-14
  • 2. 相关概念界定14-23
  • 2.1 历史老街区的定义14
  • 2.2 历史老街区的传统文脉14-22
  • 2.3 历史老街区的入文价值22-23
  • 3 多角度分析绘画创作对历史老街区的关注与阐述23-40
  • 3.1 关注对象23-28
  • 3.1.1 对历史街区的生态现状的关注25-26
  • 3.1.2 对历史街区文化传承的关注26-27
  • 3.1.3 对历史街区未来发展的关注27-28
  • 3.2 阐述主题28-32
  • 3.2.1 客观呈现历史老街区真实生态现状29-30
  • 3.2.2 真实展现历史街区的人文价值30-31
  • 3.2.3 传递绘画创作的深层精神31-32
  • 3.3 代表画家及作品32-40
  • 3.3.1 吴冠中及其作品《老重庆》、《乌江小镇》33-34
  • 3.3.2 杨子江及其作品《奉天谘议局》、《边业银行》、《鲁迅美术学院》34-37
  • 3.3.3 赵开坤及其作品《长白山系列》、《松江雪》37-38
  • 3.3.4 张冬峰及其作品《古镇》、《宏村写生》38-40
  • 4 历史老街区题材油画背后传递的社会问题及思考40-56
  • 4.1 绘画艺术在表达对历史老街区保护中的优势40-45
  • 4.1.1 非政治性41-42
  • 4.1.2 批判性42-44
  • 4.1.3 传播的直观性44-45
  • 4.2 历史老街区题材绘画创作折射的社会问题45-50
  • 4.2.1 历史老街区的破坏荒废现状45-47
  • 4.2.2 保护的发展历程47-48
  • 4.2.3 世人对老街区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识薄弱48-49
  • 4.2.4 我国历史街区人文景观保护的困难49-50
  • 4.3 历史老街区题材绘画传递的人文精神50-55
  • 4.3.1 传承历史文化,激发城市活力50-52
  • 4.3.2 寄托历史情感,留存珍贵记忆52-53
  • 4.3.3 凝聚地区情感,社会和谐统一53-54
  • 4.3.4 传承保护历史街区的新手段54-55
  • 4.4 当代绘画创作手段对历史街区保护的现状与不足55-56
  • 5 历史街区题材绘画创作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责任56-58
  • 5.1 历史街区题材绘画创作的社会背景56
  • 5.2 绘画创作承载的文化责任56-58
  • 5.2.1 引发社会思考56-57
  • 5.2.2 弘扬的人文精神57-58
  • 6 笔者的创作实践—对旅顺太阳沟画布上的艺术重塑58-78
  • 6.1 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的基本历史表达58-61
  • 6.1.1 时代背景下的地区价值分析59-60
  • 6.1.2 保护的困难和深刻的危机60-61
  • 6.2 自然的创造到艺术的创作—艺术学者在旅顺太阳沟的绘画行为61-69
  • 6.2.1 旅顺顶楼艺术小组63-64
  • 6.2.2 旅顺之约—戴士和等画家在旅顺64-65
  • 6.2.3 王嵬太阳沟艺术展65-69
  • 6.3 笔者创作及作品分析69-78
  • 6.3.1 对老街区题材绘画创作的思考69-70
  • 6.3.2 客观再现—凝望城市原点70-71
  • 6.3.3 思维创作—聚焦人文反思71-78
  • 结论78-79
  • 参考文献79-8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82-83
  • 致谢83-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水天中;;感受生命——忻东旺的绘画艺术[J];美术观察;2005年12期

2 宋奕;乔得龙;;乔得龙 一个画家老外的北京10年[J];中华遗产;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赖莉;成都市“锦里”历史街区人文景观保护与传承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老街区题材绘画创作的文化反思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9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8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